当时,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也称西商会馆),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著名的山陕会馆有社旗山陕会馆,聊城山陕会馆等,其中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现已成为文化旅游资源。
黛瓦琉璃墙朱门映斜阳古道通幽处酒香醉客肠社旗山陕会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的社旗县,为清代山西、陕西在赊旗店的商贾集资兴建,作为他们同乡集会的场所,故名山陕同乡会馆。会馆内泥塑关羽像,并豢养有监、官、僧道,会馆...
山陕会馆作为当时山西和陕西商人的同乡会馆,团结了秦晋地域众多的行业商人,成为晋陕商人的集散地。会馆为他们举行集会、互通商情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同时在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会馆建筑的前院和中庭,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商业建筑。商人行商注重“诚信”二字,三国故事中...
康熙朝十五位山陕总督,满洲成员的比例高达94%,从中也可以窥出统治者对西北边陲治理的用意,将军事指挥权控制在满族人手中。另一个重要原因即汉官不适应骑射的生活,西北地区是与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壤的边塞要地,督抚官员的良性运作有助于清朝开辟疆土、实现西北文明的整合,为构建多元化的民族框架奠定基础。康熙帝...
所谓“边商”,就是弘治以后,在大批商人包括山陕及淮商大量内迁至江淮之后,又出现的一批活跃在边塞地区的山陕商人。如明朝人吴易也认为开中制度废弛,始于弘治年间,而大“边商”的出现,则始于嘉靖年间。他指出:“商屯行于洪(武)、永(乐),改折于弘治中,其事遂废。虽嘉靖间,山、陕各边多拘土民...
阳光下的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社旗山陕会馆,原名山陕同乡会馆,也就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又名山陕庙、关公祠,曾称鼎元社,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永庆街9号。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社旗山陕...
山西简称晋,对岸陕西称为秦。而这两个简称都来自周朝时分别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的强大诸侯国:晋国、秦国。我们今天要说的山陕边界纠纷便是从这两个国家对于河西地区的争夺为开端。(河西:亦称西河,位于今陕西关中东部黄河西岸) 这场纠纷开端于公元前662年,晋献公十六年,晋国在攻灭霍国、耿国、魏国之后,直接跨过黄河...
这三个要素都使得河南成为明清山陕商人从事经贸活动的主要区域和投资的主要市场 ,山陕商人的足迹遍布了豫中 、豫南和豫北的各个角落。修建山陕会馆是为了贸易 明清的山陕商人为了联络乡谊, 推广他们在河南的经贸事业 ,在流寓和经商的各地,又集资修建会馆。明清时期交通的便捷、生产力的发展为贩运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
从“流民”到“流寇”,明代“山陕地域共同体”的形成,西北边塞供给需求与“山陕地缘共同体”的形成出于行政区划的时代特征, 明代的“山陕”覆盖的面积相当广大,事实上成为明朝疆域内“西北地区”的代名词,与今天山西、陕西两省的行政辖区范围及地域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