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兰若》是唐代诗人顾况的禅意佳作。全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位超凡脱俗的山僧形象。首句“绝顶茅庵老此生”,传达出山僧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修行的执着;次句“寒云孤木伴经行”,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僧的孤独与超脱。整首诗不仅展示了顾况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心灵净化。在忙碌...
作者介绍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山僧兰若》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 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作者“顾况”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
《山僧兰若》诗词的智能赏析 山僧兰若是唐代诗人顾况所作的一首诗歌,该诗借用了佛教中的一个概念,将自然山水与人的内心境界相互联系,表达了一种淡泊清静的境界。 首先,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写到“清泉石上流,空山幽谷秋”,描绘出了一幅幽静清秀的山水画面。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仅是一种客观...
兰若,梵语“阿兰若”之简称,象征僧侣居所,乃一清净无扰之地。磬,古乐器,原为石制,后亦有金属制品。佛教传入中国,将“犍稚”译为“磬”,其意为用于发声的打击乐器,无论是木、石或金属所制,皆可称为“犍稚”。后来,钟、磬被用于佛教仪式,便赋予了浓厚的佛家色彩。绝顶茅庵终老此生,寒云...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出生于约公元727年,是苏州海盐(今属苏州)人。他曾长期定居在海盐横山禅寂寺的旁边。公元757年(至德二年),顾况考中进士,此后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然而,他在朝中的行为并不迎合权贵,对朝中官员多有不屑,因此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公元794年(贞元九年)的...
山僧兰若 顾况〔唐代〕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完善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
山僧兰若 顾况〔唐代〕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完善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
山僧兰若 顾况〔唐代〕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完善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
山僧兰若 [作者] 顾况 [朝代] 唐代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 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山僧兰若》作者顾况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