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汉语成语,意思是在安逸的环境里,要时刻考虑到危险降临,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原文1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
居安思危拼音[ jū ān sī wēi ] 居安思危的意思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基本释义:[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正音 ]居,不能读作j。[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
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ū ān sī wēi ] 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 近反义词近义词 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居安虑危 有备无患 处安思危 忧盛危明 常备不懈 安不忘危 警钟长鸣 忧患意识 ...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成语解释: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指在平安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并及早预防,以实现长治久安。这一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医学和养生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晋魏绛:“《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易传》在解释《易经》时发挥了这一...
居安思危含义解释 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⒈ 处在平安的环境而想到会出现的困难危险。 英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éi ] ⒈ 处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也作「居安虑危」、「处安思危」。
【成语】居安思危【拼音】jū ān sī wēi【解释】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 居安思危 繁体 居安思危 拼音 [ jū ān sī wēi ] 怎么读 解释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近义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后世据此典故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