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闾正中”是武李郝一派太极拳特有的身法要领。“尾闾正中”一词,最早见于王宗岳《十三式行工歌诀》,武禹襄《打手要言》中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并且有“精神提的起,则无双重之虞”。到郝家,郝月如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正中者,即是脊骨...
武式太极拳的尾闾正中是特有的身法要点,各种拳论对尾闾的论述不一,一般人往往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就是尾阎正中,而实际上尾闾仍处于不正中,或交靠于实腿,或偏移于实腿,如果尾闾不正中,不能产生稳定沉着的力量,不能达到节节贯串,也不能八面支撑,经不起推动,因而身法也难以达到中正。因为尾闾与脊椎骨不能成为...
尾闾正中尾闾是指脊柱的尾段,即尾骨和骶骨部位。尾闾正中要求在练习太极拳时,无论身体如何运动,尾闾始终要保持端正,不偏不倚,与脊柱中正一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出自《十三势歌》:“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尾闾中正与尾闾正中基本一致,但尾闾正中更强调尾闾所处的位置,即尾闾要始终端正,与脊...
“尾闾中正”这一术语源自《十三势歌》,其中有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句话描绘了太极拳练习时身体各部位应达到的理想状态。在武式太极拳的身法中,“尾闾正中”被视为关键之一。郝月如先生对此解释为:当两股(大腿)有力,臀部自然前收时,脊骨根部会向前托起丹田(即小腹部位),从而...
“尾闾正中”是太极拳身型技术中针对臀部位置与姿态的具体要求。这一术语强调的是,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无论动作如何变化,都应始终保持脊柱尾段的端正状态,即尾闾处于正确的位置。虽然“尾闾正中”与“尾闾中正”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但两者所传达的核心意思基本一致,都强调了尾闾的正确位置与姿态。 “尾闾中正”这一...
以尾闾正中来打通“三关”,不仅对技击触觉,体内感觉以及反应灵敏有益,而且,同时也对健身、养身、益寿延年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说科学的理解尾闾正中的内涵,对全面掌握太极拳理,有效地进行太极拳练习,迅速提高太极拳的实用性,加快培养武术人才,确有提纲挚...
武式太极拳的尾闾正中是特有的身法要点,各种拳论对尾闾的论述不一,一般人往往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就是尾阎正中,而实际上尾闾仍处于不正中,或交靠于实腿,或偏移于实腿,如果尾闾不正中,不能产生稳定沉着的力量,不能达到节节贯串,也不能八面支撑,经不起推动,因而身法也...
“尾闾中正”这一术语源自《十三势歌》,其中有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句话描绘了太极拳练习时身体各部位应达到的理想状态。在武式太极拳的身法中,“尾闾正中”被视为关键之一。郝月如先生对此解释为:当两股(大腿)有力,臀部自然前收时,脊骨根部会向前托起丹田(即小腹部位),从而达到尾闾正中...
我认为只有“尾闾正中”才能有基础。“尾闾正中”是在自然状态下的尾椎梢部向前收起,尾椎根部向下卷沉(如运动到位时有直插入地之感),从人体的侧面,至耳廓下方的耳垂中心线为宜。不及是为突臀,过则为挺胯,此为“正中”之中。而“正中”之正,即臀部从脊后观察,不左右摇摆,即股骨的大转子不得突出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