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翼稳定技术主要应用于导弹和炮弹上,能有效提高弹体的飞行稳定性和命中精度。 尾翼通过改变气流速度分布,产生相应的力矩来抵消弹体飞行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确保弹体平稳飞行。 在汽车领域: 尾翼通过改变上方空气的流速产生正压,下方形成负压,这种压力差转化为下压力,为车辆提供额外的抓地力。 尾翼能有效抵消汽车高速行...
他解释道,大排量车型在高速行驶或复杂路况下,加装尾翼能显著提升稳定性,增强行驶安全,“但需注意,尾翼发挥作用的最低时速通常需达到120km/h,低于此速度则效果有限。在我国,这样的速度条件主要出现在高速公路上。”因此,区先生建议大排量车型的车主可谨慎考虑加装尾翼,而小排量车型的车主若不介意油耗略有增加,...
尾翼稳定的机制在于通过提升升力和阻力,将气动压力中心(Cp)移至重心(Cg)之后,形成抵抗偏转的力矩,从而确保稳定性。在尾翼缺失的情况下,多数射弹的气动压力中心会前置于重心,导致弹体自身难以实现稳定,即所谓的静不稳定状态。传统的子弹与炮弹便属于此类。要使静不稳定的射弹实现自行稳定,需要为其赋予一个以...
为了应对苏联阵营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装甲威胁(尤其是IS3)美国在冷战早期的服役了T108,T300两种系列的HEATFS,测试及实战结果表明,高性能尾破可以对装甲目标产生可观的毁伤能力,而作为尾破的核心所在,引信的性能直接影响了尾破大倾角下破深以及可靠性,于是,PIBD系列引信应运而生并很快投入到T108,T300,T384系列尾破上。
尾翼稳定弹体自旋的原理是利用弹体尾部的尾翼产生空气动力学力矩,使弹体产生自旋运动。当弹体尾部的尾翼受到气流的作用时,会产生一个偏转力矩。这个力矩会使弹体绕其飞行轴线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实现自旋稳定。 尾翼稳定弹体自旋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弹体的稳定性和命中精度。通过产生自旋运动,弹体在飞行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
第一款12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就是它,出现于1962年,之后与苏联第一款安装125mm炮的坦克——T-64A 1966型一起服役。 由于是第一款弹药,所以整体结构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看作是115mm3BM3穿甲弹的放大版,两者之间相似程度非常高。 3BM9剖面图,可以看到巨大的全尺寸尾翼 ...
第一款12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就是它,出现于1962年,之后与苏联第一款安装125mm炮的坦克——T-64A 1966型一起服役。 由于是第一款弹药,所以整体结构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看作是115mm3BM3穿甲弹的放大版,两者之间相似程度非常高。 3BM9剖面图,可以看到巨大的全尺寸尾翼 ...
合理设计的跑车尾翼可以改善车身周围的空气流动,使空气更流畅地绕过车身,减少空气阻力。阻力减小后,车辆无需消耗过多能量来对抗阻力,这有助于提高加速效率,使动力输出更加平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燃油消耗。提高稳定性 高速行驶时,车辆稳定性易受影响,但尾翼能有效调整车身压力分布,确保行驶更加平稳。尤其在超车...
1961年6月,苏联开始研制用于新型125毫米滑膛坦克炮D-81的分装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БОПС)、聚能弹和高爆破片弹。D-81坦克炮后来被用于T-64A、T-72和T-80主战坦克的不同型号上。该项目的主要开发单位是科学研究机械制造研究所(现名为以巴希列夫命名的NIIMI,位于莫斯科,隶属于“Techmash”集团),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