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迪庆11月17日电 (记者杜明明、虎遵会)16日,记者跟随“世界的香格里拉”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汤堆片区,探访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西黑陶”。尼西乡距香格里拉市区30余公里,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尼西”在藏语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
早在新石器时代,尼西地区的先民就开始以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陶器。据《中甸县志》记载,在尼西乡幸福村发掘的距今 3000 多年的石棺墓中发现了形制与尼西黑陶极为相似的器具。此后陶器制作技艺在此代代相传,民国时尼西黑陶进入鼎盛时期。尼西黑陶的历史与藏族文化密不可分。藏族先民将黑陶器具用于宗教...
与部分陶器产区规模化工业生产不同,尼西黑陶始终遵循传统技法,坚持手工制作。2008年6月,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汤满村村主任知诗尼玛介绍说,尼西乡积极鼓励师徒传承,引导培育民间作坊,创新开发黑陶制品,开创营销模式。截至2022年,全乡生产黑陶的农户由40多户增加到...
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及全藏区,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黑如碳,硬如瓷”,这是大家对尼西黑陶的评价。汤堆村藏族黑陶手工艺产品大致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具两大类,它品种齐全,用途广泛,藏族人民使用的各种餐具、炊具、茶具、酒具、饮具及香炉、酥油灯等均一应俱全,融使用性、观赏性、工艺性为一体。尼...
尼西黑陶“黑如漆、光如玉”,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它也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酥油茶罐、炭火盆、形状扁圆的黑陶锅、挂在墙上的藏八宝,餐具、炊具、茶具、酒具、饮具以及香炉、酥油灯等,尼西黑陶制品种类超过一百种,它几乎覆盖了藏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器具。 汤堆村,共有163户人家,其中92户,共...
央视网消息:“三月、四月赏桃花,七月、八月看油葵,九月、十月摘苹果,全年都可以品尝尼西鸡、体验黑陶制作、观赏尼西情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的致富带头人拉茸批初对镜头自豪地介绍着乡村之美。 尼西乡汤满村地处国道214线和香维路交叉地段,距香格里拉市区30公里,是古老的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新华社昆明7月31日电题:尼西黑陶:续写窑火中的非遗之美 新华社记者黄韬铭、佟璐 “啪、啪、啪……”清脆而富有节奏的拍打声此起彼伏,不断响起。一群游客围坐一圈,专心致志地听着讲解。他们左手匀速转动底部轮盘,右手持木板轻轻拍打。不一会儿,每个人面前的杯状陶坯都已初步成型。这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中新社 云南香格里拉1月31日电 题: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 中新社 记者 韩帅南 “大叔,直播时你不能只做黑陶不说话啊……”春节期间,24岁的藏族小伙拉茸点巴回到家乡——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向乡亲们传授直播经验。当他忍不住冲进直播间画面,有趣的互动吸引不少网友围观。
在迪庆香格里拉,“黑陶”是当地居民使用最为广泛的器物。黑陶无多余的修饰,器型简单,色调为黑色,彰显着朴素的器物之美。2008年6月,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尼西黑陶主要分布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因而得名。尼西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