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印度(Indus)及岛屿(nèsos),指印度各岛。此名称自18世纪即已存在,早于独立的印度尼西亚。英国民族学家乔治·温莎·尔耳(George Windsor Earl)于1850年发表了“Indunesians”一词,但其较偏好使用“Malayunesians”——指东印度群岛及马来群岛的居民。在同篇期刊中,尔耳的学生詹姆士·...
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境内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开发困难。历史上,只有西部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开发较好、苏门答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南岸,扼守着着南海通往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爪哇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南部,这里也靠近马六甲海峡,其西部的巽他海峡也是南海通往印度洋的主要航道之一。郑和下西洋,就曾经...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从面积来看,爪哇岛仅位列印度尼西亚众多岛屿的第五位,但是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岛屿,岛上生活的人口共有1.45亿人,人口数量约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的一半,这也使得爪哇岛成为了世界上生活的人口数量最多的岛屿。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就位于爪哇岛的西部,雅加达人口数量超过1000...
印度尼西亚放弃繁华雅加达,为何选择迁都至广阔加里曼丹?2024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正式宣布雅加达不再作为国家首都,并将其设立为特区。该法案生效后,雅加达将失去其作为印尼首都的地位,而这一角色将由努山塔拉承接。早在2019年,印尼政府就公布了迁都至东加里曼丹省的计划,旨在解决首都面临的...
印度尼西亚语的概念由国家主义者于20世纪20年代提倡,于独立宣言中明订为官方语言并定名为Bahasa Indonesia。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至少都能使用数百种方言及地区语言中的一种,且通常为母语。由于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因此爪哇语为最广泛使用的方言。而在巴布亚,在270万人口中即有超过270种的巴布亚及南岛语系语言。宗教...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语:Jakarta,别名椰城、巴达维亚、雅京)印度尼西亚原首都、新特区和最大城市,也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特区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海岸,城市面积约7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056万人,而包围周边城镇的大雅加达地区,居住超三千万...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印尼早期国家形态时期:印尼最早形成国家形态的时间可上追到公元前2世纪,此时在印尼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叶调。叶调国位于东汉时的日南郡边界外,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二、爪哇人...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由17,508个岛屿组成,总面积为1,919,440平方公里。它被称为"万岛之国",拥有5.8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这个由数千个岛屿组成的国家纵跨赤道线,地跨亚洲和大洋洲。它不仅自然风光秀丽,物种丰富多样,而且文化多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印度尼西亚由5大主要岛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