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发挥能人效应和就业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培植厚土助力人才返乡兴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
从理论上看,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会提升信息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就业增长。具体而言,我国目前信息基础设施指数水平较低,虽然信息化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但是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其促进就业的效应并不明显。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当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具有...
其次,政策的就业效应包含劳动的广延边际和劳动的集约边际两个维度,国内研究往往通过某一个方面来反映政策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从两个维度同时考察政策就业效应的文献非常少,然而,同一项政策对劳动广延边际和劳动集约边际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不同政策对两者的影响也各有侧重,所以,现有文献难以全面反映政策的就业效应。...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可更好发挥技术应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培养新型技术人才,为新技术研发乃至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就业岗位提供足够的就业人员供给与人力资本;同时这也有助于实现就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促进全社会分工细化,通过分工细化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
直接就业效应 篇1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FDI) 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利用它的就业创造效应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 服务业FDI的比重不断增加, 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 增加就业机会的主导产业。因此, 研究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
另一方面,技能差距是绿色发展转型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劳动者就业技能短缺,原先在煤炭等传统产业就业的人员失业后短期内难以满足新兴产业的用工需求,从而导致就业规模的减少。 从“创造效应”来看,一方面,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
数作为外来游客流入量的替代变量,建立外来游客流入就业溢出效应测度模型,利用2006—2012年中国31个省区18个非餐饮住宿业( 即除餐饮住宿业外的各大产业) 的数据,采用包括GMM动态面板模型在内多种估计方法,综合考虑跨产业、跨区域、跨时间的不可预测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外来游客流入能否给非餐饮住宿业就业带来溢出效应。
2024年以来,高安市紧扣“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主线,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就业服务,全力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搭建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人找工作更便捷、岗位找人更精准”。截至目前,我市线上平台入驻企业142家,归集岗位1485个,带动新增就业291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263人,各级“5+2就业...
主要表现为创业主体发展势头强劲,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情况良好。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同比增长8.9%;2023年全年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同比增长12.6%。这显示出我国已形成大众创业的总体格局,创业对于就业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为稳定就业形势、扩大就业群体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