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刘基《拟连珠》原文: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原文翻译:“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出自明代刘基的《拟连珠》,原文为:“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 刘基,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刘伯温,《拟连珠》则是他仿连珠文体所写的作品。《拟连珠》的...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学习。 B:“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一古语告诉我们物品是甘是苦,尝试之后才会知道;道路是平坦还是艰险,亲自走一走就会知道,这句古语蕴含的道理是实践获取真知,故B正确; ACD: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ACD排除; 故本题选B。反馈...
[解答]“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体现了实践是相识的来源,相识的真理性须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 A不符合题意,该项意思是说,人做事经常因为不留意细微环节而失败,聪慧英勇的人大多被他所溺...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引用了古语“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这句话出自明代刘基的《拟连珠》,大意是说,事物是甜还是苦,尝试过的人才能辨别;道路有平坦与险阻,走过的人才知道。此句道出了实践出...
解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语出刘基《拟连珠》。《拟连珠》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仿连珠文体而作,共六十八首。刘基的思想来源于孔、孟、荀、墨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等,因此,他被誉为“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一代文宗”。明末竟陵文派创始人钟惺评曰:“居身涉世之理,用...
公务员好词好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出自明朝刘基的《拟连珠》,意为: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 长图 û收藏 15 3 ñ46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项正确;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多种,实践只是其中之一,B项中的说法错误,排除;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句古语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真知来自直接经验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语出刘基《拟连珠》。《拟连珠》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仿连珠文体而作,共六十八首。刘基的思想来源于孔、孟、荀、墨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等,因此,他被誉为“会通百家、兼容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