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明的文字申述意义,铺陈发挥其中的旨趣,大概可以对将来有所帮助吧。 《尚书》的序,是叙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原因。意思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了,应该把它们放在各篇和正文在一起,因此援用它们时各放在相应的某篇前面,定为五十八篇。写完以后,正碰上国家发生了巫蛊事件,进献经籍的道路断绝了,因此不再把《书》上奏...
《尚书正义》卷一中载有孔安国所作之《尚书序》,其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尚书》序 《释文》:“此孔氏所作,述《尚书》起之时代,并叙为注之由。故相承讲之,今依旧为音。” [疏]正义曰:道本冲寂,非有名言。“序”者,言序述《尚书》起、存亡注说之由,序为《尚书》而作,故曰“尚书序”。则绪述其...
尚书序音义【此孔氏所作述尚书起之时代并叙为注之由故相承讲之今依旧为音】疏【正义曰道本冲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名举则凡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着圣贤阐教事显于言言惬羣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乆逺自于上世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且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是故存...
不从约云“得《尚书》”,而烦文言“虞夏商周之书”者,以壁内所得,上有题目“虞夏商周书”,其序直云“书序”,皆无“尚”字,故其目录亦然,故不云“尚书”而言“虞夏商周之书”。安国亦以此知“尚”字是伏生所加。惟此壁内所无,则书本无“尚”字明矣。凡书,非经则谓之传。言“及传《论语》、《...
也就是说,《尚书》就像是一篇论文,论文讲究义理、考据、辞章。考据只是其价值的三分之一。不是说考据完全没有价值,而是说它不是重点。对论文而言,最主要的是其观点。也就是说《尚书》的价值主要在于忠、敬、文,而不是史学价值。完全可以设想这样的情况: 孔子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篡改甚至杜撰出了一些论据。对于...
尚书序原文注释译文 尚书序 原文:夫尚者,表也。书者,记也。表炳曰:「诸侯表朝于王,王曰:『告诸侯,使君臣得相见也。』记名曰书。书之为言也,若追朔而纪实,昭然若揭日月之明。为行也,若临深渊、穴高山,仰而俯,俯而仰,远而近,高而下,视而明,听而聪,是以理万物之变而效古绳之序。于...
卷一 尚书序《尚书》序《释文》:“此孔氏所作,述《尚书》起之时代,并叙为注之由。故相承讲之,今依旧为音。”[疏]正义曰:道本冲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名举,则凡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著,圣贤阐教,事显於言,言惬群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久远,自...
尚书序 《尚書·序》古者伏犠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犠、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爲大訓。八卦之說,謂之《...
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曾写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籀生焉。” “书者,写也。” “契者,刻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窥见何为书法,何为契刻。 因此,我们无需再纠结于碑学与帖学的纷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笔墨...
尚书序 【此序孔安国所作以其上古帝王之书为后世所慕尚故曰尚书序中言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是知书是本名尚是伏生所加也】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古者有伏牺氏即太皥也以木德王天下】始画八卦【始画乾坤艮巽震离坎兑八卦】造书契【造作书契谓书之于木刻其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