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尖底瓶是一种礼器,尖底插入陶琮的中孔,瓶内盛放酒水,用于祭祀天地(参看:仰韶文化陶琮;酉酒尊奠字的金文甲骨文即小口尖底瓶形状)。早先考古学家假想它:汲水或烧水。但汲水疑点太多,我尝试水桶、水杯、酒坛、啤酒瓶等,都不会自动装满然后站正。至于烧水,可用鬲、鼎。(早期的专家们认为:尖底瓶为...
文物日历丨旋纹尖底彩陶瓶 来源丨甘肃省博物馆 编辑丨甘小博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代表作品,出土于甘肃省。它是一件汲水器,红褐色的陶瓶通体施彩,瓶腹两侧有可穿绳的耳,便于汲水时自然下沉,注满水后可用绳提出水面。🎨作为汲水器的尖底瓶,其艺术手法独特。黑彩描绘的漩涡纹流畅,穿插黑白圆点,点线交错中黑、白、灰层次鲜明,展现出...
尖底瓶 已展出 时期:新石器时代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 尺寸:高40厘米,口径5.5厘米;重2.100千克; 材质:陶器 01/01
小口尖底瓶于1958年在陕西宝鸡市出土,高46.2厘米。汲水器。多为泥质陶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典型器物之一。小口、细颈、溜肩、长圆腹、尖底,有的上腹部带双耳,器表多拍印纹饰。但因文化类型不同,所出器物亦略有差异。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中取水。它是利用重心来调节平衡的器物,空的时候...
尖底瓶,指的是流行于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一种陶器。这种陶器一般为小口细颈、斜肩鼓腹、瘦长体尖底、腹部有对称双耳,可略称为小口尖底瓶。它的产生年代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中还能见到,所以它存续的时间至少有1500年。其分布范围西至甘、青地区,东至河南腹地,南及鄂西...
文物名称:旋涡纹尖底彩陶瓶 年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年)体量:高26.8厘米,口径7.1厘米 出土地点: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 收藏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这件以旋涡纹为主要装饰纹样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瓶,是连续发展了5000年的中华彩陶文化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被再一次推上彩陶文化巅峰的见证;旋涡纹是...
其发展轨迹很可能是小口尖底瓶到大口尖底陶尊,到了青铜礼器流行的时候转化为青铜尊。除了作为水器、酒器,尖底瓶还是一种葬具,属于“瓮棺葬”的一部分,这类尖底瓶的体型都比较大。在史前社会,瓮棺葬的对象是夭亡的孩童。将夭亡的小孩葬在一个大口尖底瓶或瓮内,上面盖一个陶钵或陶盆,埋葬的地点就是...
尖底陶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汲水器。以下是关于汲水器的几个关键点:器形特点:汲水器通常以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为特征,肩部或腹部装饰有对称的双系,便于穿绳携带。材质与工艺:汲水器多为红陶质,手工制作,器表通常有复杂的多绳纹,烧结程度较高,质地坚实。功能设计:汲水器设计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