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联“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可知,诗人一开始便展现了心中的忧愁。“少睡”是因为“多愁”。原本是去杭州赴任,半夜不睡觉忧愁什么呢。诗人不说,但“望乡”还是让人知道,不管这“愁”是由什么组成的,最起码此时的忧愁里面有乡愁的成分。由尾联“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可知,在这烟波笼罩中已经过了三十...
诗人一开始便展现了心中的忧愁:“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直接表达离井思乡之愁。“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因为离海近的缘故江面显得宽阔,因为到了秋天,夜晚变得更长,表达出前路遥遥之愁。“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在这烟波笼罩中已经过了三十个夜晚,还没有到达杭州。“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
“少睡多愁客”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夜泊旅望》。“少睡多愁客”全诗 《夜泊旅望》唐代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作者简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
白居易《夜泊旅望》“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白居易的《夜泊旅望》,完成小题。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
从诗词首句“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一句可知,诗人一开始便展现了心中的忧愁,睡不着觉的多半是忧愁的客人,半夜起来望着家乡的方向,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愁,“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说明了路途的遥远,又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诗人心中没谱,有些难以平静。学生据此简要回答即可。 2.本...
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 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小题】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小题】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
夜泊旅望 【唐・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http://weibo.com/u/2485131655
【试题参考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组卷题库站
夜泊旅望【唐・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