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杜甫这辈子(上部) 3 开元少年 杜甫与盛唐共成长 00:09:44 [百家讲坛]杜甫的《忆昔》描绘了他眼中的盛唐 00:07:17 [百家讲坛]杜甫这辈子(上部) 3 开元少年 解读史诗《忆昔》的三个角度 00:08:23[百家讲坛]少年时期的杜甫文采极佳来源: 央视网 2023-06-13 13:29 内容简介 热播...
此时年过四十依然漂泊无根的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一现状,并作为战争的见证人,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写下了许多反映时事的诗篇,比如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随后,杜甫辗转流落西南,后来到了成都,得到了严武等人的帮助,并在...
拥有着如此显赫的出身,少年时期的杜甫自然也和不少纨绔子弟一样,不愁吃不愁穿,整日上蹿下跳,捉鱼打鸟,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而到了十八岁,年少肆意的杜甫萌生了想要行走江湖,游历世界各地的想法。有如此优渥的家境作为后盾,天不怕地不怕的杜甫自然是说走就走,背起行囊便去了第一站——江南。站在姑苏...
那时,在东都宴会中趋奉的少年杜甫还不知道,他满心敬仰的名士李邕,日后将多次卷入政治的风暴。 二十多年后,李邕被韦坚案牵连,李林甫为了铲除异己,派人前往山东,将李邕就郡决杀。李邕死后,人们慑于李林甫的权威,甚至不敢把他迁葬回洛阳。 就在李邕被杀的同一年,杜甫在长安参加了朝廷的特科。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都...
《少年行》(外文名:Song of Youth)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古体诗诗作。作品原文 少年行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唐·杜甫 其一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其二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其三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
他一天能上树千回。虽然千回太过夸张,但足以看出少年杜甫活泼好动的惬意人生 杜甫是排律体诗积极的完善者和大力倡导者。他的律诗对仗工稳,意境高远,堪称古今排律诗的典范之作。自唐宋以后,韩愈、元稹、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都文人雅士,都极力推崇杜甫的律诗。元稹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的诗作《房兵曹胡马诗》,颇能代表他这一时期的神采: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万里横行,岂不正是少年杜甫的志向? 这次游历到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结束。 李白、杜甫和高适的梁宋游 ...
第一,少年时期,杜甫是个意气风发的高富帅。杜甫是凭实力把自己从高富帅,变成了矮矬穷。他年少时期家里很有钱,曾经多次带着钞票游山玩水。任何时候兜里有钱,大多数事情都好办。所以杜甫这时期也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类似李白、高适这类人,跟杜甫这样的高富帅,其实还是很投缘的。因为李白不喜欢攒钱,吃穿用度...
杜甫的前半生和大唐王朝一起茁壮成长。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大唐王朝达到繁盛的巅峰,而这年十五岁的杜甫也正值青春年少。少年的杜甫仍然居住在东都洛阳二姑的家中。 第五届诗词大会海选,来应战吧! 赛赛诗词大会智能小程序 将洛阳称为“东都”,是因为它坐落在长安的东面。在大唐王朝,洛阳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