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说:“杨过小龙女两人若非对彼此钟情到超乎想象的程度,绝不会先后跃入谷中。倘若谷底不是水潭而是山石,小龙女十六年前跃入谷底跌死,十六年后杨过依然也会摔死,最终同穴而葬,还是永不分离。若不是杨过生具至性,绝不会数十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等待十六年,小龙女若不是天性恬淡,绝不可能在谷底长时独居。因为杨...
小龙女是出世的,杨过却想入世。小龙女在古墓住了二十多年,又在寒潭底困了十六年,而杨过却总在江湖飘荡。在小龙女的心中,与意中人幽居古墓,于愿已足,但对杨过而言,红尘中有他放不下的牵念,因为只有在那里,他才能证明,他是值得被看见、被尊重的。二人关于出与入的不同选择,以及由之而生的碰撞,在...
此时的杨、龙二人历经了16年的分别,因此当杨过再次看到小龙女之时,他浑然忘了自己是名动江湖的神雕大侠,反而扑在小龙女的怀里放声大哭。反观小龙女这一边,她不但没有落泪,还有一些面无表情,于是就有了“端目凝视”杨过的后续举动,还说了一句“不是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如此这般的“冷漠之言”。二...
而到了“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杨过跳下绝情谷,在那谷底与小龙女重逢的场景也有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笔者所指即是那张本不该存在的木床。三、不该存在的木床 杨过穿过寒潭,见到了小龙女居住的茅草屋,这倒没什么稀奇的,小龙女总要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只是那茅草屋中的布置却有些不太符合常理。(杨过剧照...
不过杨过对小龙女的爱意其实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如果他真的那么爱小龙女,为何当年他与小龙女赤身习武时,都能做到心无波澜?一、玉女心经 玉女心经是故事出气最精妙的武功之一,那“赤练仙子”李莫愁就因为这本经书向龙杨二人出手,李莫愁已算得上是当世一流高手,她尚且觊觎那经书中的武功,可见其中武功有多...
看到这场景,杨过是瞬间泪崩。不过读者不是杨过,或许看事物的角度与杨过这当事人不一样。比如那童衫,那木床,都显得格外刺眼,因为这里有几个十分矛盾的点。首先小龙女是独居谷底,那孩童的衣衫又是给谁穿的?莫不是她有过一个孩子?只是那孩子早已夭折?(小龙女剧照)其次是小龙女向来都是睡在一根绳子上,...
总的来说,小龙女更像新时代女性。不会被世俗观念所约束,不会丢了清白便会选择自尽,也不会因为爱情去从一而终。丢失清白误会杨过,嫁给公孙止,追逐尹志平,十六年之约。这四件事多少有些荒唐,以金庸先生原本的意愿,也是杨过最后和郭芙走到一起。毕竟小龙女的思想太现代化了,几乎与杨过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方能练得越多。”所以后来的杨过与小龙女若继续苦练玉女心经,则难免因强练那武功而走火入魔,他们最终的结局或许正是在那活死人墓中走火入魔而死,二人生活在古墓,又葬在古墓,至死都在一起,故事也算有始有终。
当然,你可以说小龙女的不辞而别对于杨过来说是种折磨,这事算是她的错,但笔者所指的她犯的错可不是发展到这一步的不辞而别,而是在更早的时候,她是可以与杨过光明正大地在一起的。二、悲剧的根源,不被接受的师徒之情 杨过和小龙女的悲剧是因何而起?或许有人会说是因为当年那个罪恶的夜晚,甄志丙的...
他却改口叫小龙女“龙姑娘”,这便显得十分生分,仿佛是在给郭芙暗示,只要你再多劝劝我,我就和你回襄阳一样。所以从连载版的设定来看,如果杨过后来没能与小龙女重逢的话,他最有可能会与郭芙走到一起,当然,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郭芙和杨过始终是有缘无分,世间只留下了“神雕侠侣”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