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鲵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 [5]体长16-20厘米,头腹面光滑,后至颈褶有一条纵肤沟;体尾背面几乎为一致的黑色或褐黑色,少数个体有1或2个黄色斑点;腹面浅褐色,有大理石黑褐色斑;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圆,眼小且有眼睑,鼻间距大于或等于眼间距;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遇,无掌、遮突,颈褶不明显...
鲵,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动物,分为大鲵、小鲵两科,两科各有差异。大鲵体长60-70厘米,背面棕褐色,腹部颜色较淡,头宽阔扁平,背面长有极小的鼻孔和眼,体肥粗壮,尾巴扁长,四肢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小鲵体长只有5-9厘米,背面黑色,腹部颜色较浅,整个身体具银白色斑点,头部较小,...
东北小鲵(学名:Hynobius leechii),是小鲵科、小鲵属动物。东北小鲵头扁平椭圆形,尾侧扁,末端钝圆,眼大,不甚突出,体背呈暗灰包或灰褐色,体腹面浅灰褐色或污白色。东北小鲵一般营陆地生活(繁殖期除外),昼伏夜出,有冬眠习性,捕食多种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繁殖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主要生活在海拔200-...
小鲵属(Hynobius)为小鲵科的 1属,通称小鲵。皮肤光滑;头部扁平呈卵圆形;无唇褶,有眼睑;犁骨齿位于犁骨后缘,内枝长于外枝,成“□”字形;有颈褶;躯干圆柱状或略扁,体侧有肋沟 13条左右;有肺;指4、趾5;尾基较圆,向后逐渐侧扁。仅见于亚洲东部,有20余种,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日本种类...
根据小鲵科现有各属的地理分布,可以说明中国中部山区可能是小鲵科的分化中心。下属分类 小鲵属 通称小鲵。皮肤光滑;头部扁平呈卵圆形;无唇褶,有眼睑;犁骨齿位于犁骨后缘,内枝长于外枝,成“□”字形;有颈褶;躯干圆柱状或略扁,体侧有肋沟13条左右;有肺;指4、趾5;尾基较圆,向后逐渐侧扁。仅见于...
安吉小鲵(学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雄鲵全长153~166毫米,雌鲵全长166毫米左右。头部卵圆形而平扁,头长略大于头宽。躯干粗壮而略扁。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至颈褶有一条纵肤沟。四肢较细长,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重叠或...
猫儿山小鲵(学名:Hynobius maoershan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属有尾两栖动物。雄鲵全长152.3~160.2毫米,雌鲵136.1~155.2毫米。头部较大,略扁,头长大于头宽;雄鲵肛孔纵裂,肛部明显隆起,肛裂前缘有一个小乳突;雌鲵肛孔圆形。该鲵生活于海拔1978~2015米较高山区的沼泽地及其周围地带,其附近植被以...
图为安吉小鲵成体。(受访者供图) 因此,安吉小鲵的蝌蚪们要靠吞食同类来补充营养,先孵化的吃后孵化的,长得快的吃长得慢的,形成了独特的繁殖策略,研究人员称其为“胜利大逃杀”。研究还发现,安吉小鲵分批产卵,会在前一批卵要孵化时产后一批卵,导致前后两批蝌蚪有明显体形差异,强化了同类捕食。而安吉...
台湾小鲵(学名:Hynobius formosanus)是小鲵科、小鲵属属有尾两栖动物。犁骨齿列内枝长,其长为舌宽的3/4,后端向后延伸达眼眶后部;肋沟12~13条;趾5个或第五趾退化;体背面茶褐或深褐色,无花纹或有金黄色斑。生活于海拔2100米左右的山区溪流边,或是森林底层的落叶里。台湾小鲵小时候很像鱼,是用鳃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