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咎看书未到,遂广阅《伤寒论》诸家注疏,至喻嘉言《尚论篇》论小青龙汤处,不觉狂喜起舞,因叹曰:“使愚早见此名论,何至不知用小青龙汤也。”从此以后,凡遇外感喘证可治以小青龙汤者,莫不投以小青龙汤。而临证细心品验,知外感痰喘之挟热者,其肺必胀,当仿《金匮》用小青龙汤之加石膏,且必重加生石膏方...
舌象方面,小青龙汤的应用同样依赖于特定的舌体和舌苔特征。舌体往往显得胖大,边缘留有齿痕,颜色可能是淡红、淡白或暗红。而舌苔则通常表现为白苔,或是灰白湿润苔,亦可见绿苔、腐苔、腻苔、滑苔等。这些舌象特征,与涎唾的表现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小青龙汤治疗的诊断要点,为医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经验探讨...
六、结语 小青龙汤以其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成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张仲景对小青龙汤证的描述展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既重视病因(风寒表邪),又关注病理变化(内饮停滞),提供了“表里同治”的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小青龙汤的药理作用,使...
3.小青龙汤证(Syndrome suitable for Small Blue Dragon Decoction) 目录 1 原文 2 词语解释 3 原文析义 4 辨证提要 5 疑难点击 6 医案选释 7 现代研究 8 复习思考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①,干呕发热而欬,或渴,或利,或噎②,或小便不利、少腹满③,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小青龙汤方 ...
解析 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干呕,咳喘、痰涎清稀量多。或然证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病机:风寒束表,内停寒饮。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①原文标点: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②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 ③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水饮内停。 ④症状机理:干呕--水饮犯胃,胃气上逆;发热--表邪未解,尚应有恶寒,无汗,脉浮紧;咳或喘--外寒引动内饮,内外合邪,水寒...
根据临床经验,小青龙汤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相关条文中,共有5条涉及小青龙汤,其中以“咳”作为主证的共有3条。可见,咳嗽是本方主治的主要目标。而病人咳嗽的程度越严重,小青龙汤的效果也就越好。在临床实践中,加减的方案很多,本人常用的有加石膏...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浮弦或者沉弦,或者滑。 二、条文荟萃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
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干呕,咳喘、痰涎清稀量多。 或然证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病机:风寒束表,内停寒饮。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小结] 表寒里饮证治。 基本病机:风寒束表 卫闭营郁 寒饮内停。 病理特征:腠理闭塞 表寒里饮。 临床脉证:发热恶风寒 无汗脉浮紧 咳呕小便不利。 基本治法:发散风寒 温化寒饮。 基本方药: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