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纂刻》,朱琪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12月版。内容简介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屈志仁认为:“篆刻是最后一个至今未受西方足够关注的中国主要的艺术形式。”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实用玺印发展而来,唐宋至明清由于文人的不断参与而蓬勃发展。该书遵循这一发展脉络,摭取篆刻史不同发展时期的...
朱琪:《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 《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纂刻》,朱琪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屈志仁认为:“篆刻是最后一个至今未受西方足够关注的中国主要的艺术形式。”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实用玺印发展而来,唐宋至明清由于文人的不断参与而蓬勃发展。 该书遵循这一发...
朱琪:《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 内容简介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屈志仁认为:“篆刻是最后一个至今未受西方足够关注的中国主要的艺术形式。”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实用玺印发展而来,唐宋至明清由于文人的不断参与而蓬勃发展。 该书遵循这一发展脉络,摭取篆刻史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人物与节点展开叙述,构建起以文人...
全书征引材料丰富,立论严谨,图文互证,言之有物,对于篆刻史上的一些专题个案作出了富有洞察的研究,在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能给人以启发,对书法篆刻史、传统艺术史、金石学研究乃至古代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的创作者 ··· 朱琪 作者 创作者在豆瓣 ···( 全部...
总之,《小道可观》是朱琪多年来青灯黄卷、厚积薄发的结晶。全书行文以史料为依据,以史实为准绳,旁征博引,立论严谨,图文互证,言之有物,通过海量的稽古印例和丰富的印学文献史料信息爬梳考据,生动呈现了1000余年来的文人篆刻脉络和印学史观。无疑功在当代,惠泽印坛。 (作者:彭一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一书由上海博物馆资深玺印专家孙慰祖研究员作序,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教授题签,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总编倾力推荐,现为“朵云文库”书画论丛系列唯一入选篆刻类图书。全书16开本,46万字,400余页,涉及人名索引1500条。
《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一书由上海博物馆资深玺印专家孙慰祖研究员作序,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教授题签,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总编倾力推荐,现为“朵云文库”书画论丛系列唯一入选篆刻类图书。全书16开本,46万字,400余页,涉及人名索引1500条。
近日收到老友朱琪兄新著《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400余页大开本,厚重沉实。展卷读之,心有所感,记点文字。 文人篆刻,多指文人阶层参与制作的印章,融文化气息于其中,往往兼具艺术美学和实用价值于一体。当我们谈及文人篆刻,往往把明代文彭作为标志性人物,赞称其为文人流派篆刻鼻祖。然后流派篆刻与文人篆刻之间...
朵云文库·书画论丛 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 朱琪 著 加入书架开始阅读 《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一书摭取篆刻史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人物与节点展开叙述,构建起一个以文人艺术为中心的篆刻史论体系,展现出作者在“文人篆刻史”研究上的新近成果。全书共分为早期文人篆刻及相关“印迹学”研究、明清文人篆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