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小造桥虫是鳞翅目夜蛾科动物。棉小造桥虫以黄河、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寄主除棉花外,还取食木槿、冬葵、蜀葵、锦葵、黄麻、苘麻、烟草等。棉小造桥虫简介 中文名: 棉小造桥虫 拉丁学名: Anomis flava(Fabricius)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夜蛾科 天敌: 天敌有绒茧蜂、悬姬蜂、赤眼蜂、草蛉、...
棉小造桥虫在黄河流域一年能繁殖3到4代,而在长江流域则能繁殖5到6代。南方地区主要以蛹越冬,而北方则没有发现越冬虫态。第一代幼虫主要在木槿和茴麻上为害,到了第二、三代,它们就开始疯狂攻击棉花了。棉小造桥虫的幼虫在7月中下旬、8月中上旬和9月中上旬分别有三次为害高峰期。它们有很强的趋光性,卵通常散...
小造桥虫,学名Anomis flava Fabricius,其英文名为Yellow cotton moth。这种昆虫以其幼虫阶段的特性而闻名,通常被称为棉小造桥虫、小造桥夜蛾或棉夜蛾。它们的主要危害体现在幼虫对植物的取食行为上,特别是叶片、花、蕾、果和嫩枝。初孵的幼虫会进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类似筛孔的痕迹。随着幼虫的成...
唐菖蒲小造桥虫,学名Anomis erosa Hubn,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为害,受害叶片呈缺刻状,仅留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该虫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除有唐菖蒲外,还有蜀葵、扶桑、木槿、百日草、芙蓉、柑橘、锦葵、大红花、七里香等。形态特征 成虫前翅为橙黄色,鲜艳的斑纹生有4条横行波纹,近...
小造桥虫绒茧蜂是茧蜂科动物,雌蜂寄生于棉小造桥虫幼虫,在棉田种群数量大,寄生率高,被寄生的小造桥虫幼虫不食不动,身体逐渐变成淡黄色。绒茧蜂幼虫在内取食老熟后,便钻出体外结茧化蛹,7月上中旬蛹期一般3-4天 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1.85-2.30毫米,体黑色,有光泽。头部黑色。其上密生细毛,上唇...
在小造桥虫成虫活动频繁的时期,采取田间诱捕措施,可以利用杨树枝把或者黑光灯进行有效诱杀。针对卵孵化盛期,推荐使用生物防治手段,比如施用7216菌剂或Bt乳剂,浓度可调整至100倍液。此外,100亿活芽孢/克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其500至1000倍液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针对幼虫孵化盛末期到3龄盛期,...
学名Anomis flava Fabricius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红麻小造桥虫、棉夜蛾。俗名拱拱虫、量尺虫等。分布全国各麻区,是红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寄主 除为害红麻外,还可为害木槿、棉花、青菜、刀豆、桑树、榆树等。 为害特点 低龄幼虫咬食叶肉,残留表皮,3—4龄后咬食叶片,现不规则孔洞或缺刻,老熟幼虫暴食麻叶,每...
小造桥虫又叫棉小造桥虫、小造桥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除西北棉区外,其他棉区都有分布。寄主同枯叶夜蛾。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等的叶片。成虫吸食柑橘、芒果、番石榴和黄皮等果汁。
一、棉小造桥虫对棉花的危害棉小造桥虫又叫小造桥夜蛾、棉夜蛾、步曲,主要在棉田中、后期暴食棉叶的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程度因年份和地区而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部分棉区在一些年份都曾大量发生,造成严重为害。棉小造桥虫幼虫主要食害棉花植株等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叶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