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围原来叫小箍围,这一名字较早见于明末清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广东新语》卷二云:“下番禺诸村。皆在海岛之中。大村曰大箍围。小曰小箍围。言四环皆江水也。凡地在水中央者曰洲。故诸村多以洲名。洲上有山。烟雨中望之乍断乍连。与潮下上。予诗。洲岛逐潮来。”原本“箍”字的意思是指...
一座江心小岛的变迁,成为广州乃至中国20多年高速发展的缩影。近日,“蝶变中的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建设20周年档案文献展”在广州市档案馆二期一楼第十展厅开展。20年前的小谷围,是广州城东珠江中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小岛,渔舟唱晚、小桥流水,一派水乡风光。2003年,小谷围迎来巨变,数万名建设者不畏艰辛、日夜奋...
一座名叫小谷围的江心岛,聚集了10所高校的清澈大学生。当录取通知书写着这些学校和地名,特别是有一个共同的后缀——大学城校区。恭喜你,上岛吧!(视频来源:N视频)#广州大学城 #番禺 #小谷围 @广州番禺发布· 2024年9月4日广州番禺发布 01:07 7 广州大学城在全国算什么水平?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小岛,渔舟唱晚,...
千年小谷围,不老大学城 ——小谷围的历史地理学 广州大学城, 历经近20载的建设发展, 已经成为可容纳10多所高校、 20多万学生的学习之都。 2001年3月,广州决定将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共43.3平方公里用地作为大学城的选址; 2002年6月,大学城建设正式动工; ...
地处广州主城区东南的小谷围岛是番禺的辖地,西望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接长洲岛。从地质上看,它甚至与北边上的海珠岛很相似,基岩中也含红层、变质岩和混合岩,地质历史很是古老。那些呈紫红色的红色岩层可在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一带见到,而更古老的震旦纪变质岩和混合岩,则偶尔出露于广东...
2001年3月,广州决定将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共43.3平方公里用地作为大学城的选址;2002年6月,大学城建设正式动工;2004年9月,大学城如期迎来首批近4万名学生。一座崭新的、屹立于小谷围岛上的知识新城冉冉升起。从2001年开始,我就用镜头记录着小谷围岛的点点滴滴。近日,我再次走进小谷围岛,感受岁月的沧海桑田...
专家认为,小谷围地处岛上,交通不便,因此从明清以来,一直保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传统风貌,堪称“古代”广州乡村社会的活博物馆。 南汉行宫“昌华宫”曾建于此 据专家考证,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小谷围岛就有了初步的...
离珠江新城地铁四十分钟的小谷围岛,可能是广州最没有“班味”的地方。近4万高校大学生齐聚一座江心岛,回学校也被称为“回岛”。野岛村庄如何变名校?大学城何以承载城市历史记忆?30余张照片带你回顾20年广州大学城的青葱岁月。 2004年9月6日,有超过1万名新生来广州大学城报到,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
小谷围在南汉时代是南汉王的御苑区。南汉王朝在小谷围经营了数十年,修御园昌华南苑,建行宫昌华宫,最后灰飞烟灭,只留下了“昌华”这一地名。 南汉王刘岩对“昌华”二字似乎情有独钟,当年他在广州城西六里建昌华苑,范围即今西关之荔枝湾、泮塘一带。今恩宁路有昌华大街,便是昌华苑故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