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也是2024年第4次小行星撞击成功预警。据了解,这颗小行星直径约0.75~1米。撞击发生2小时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共计收到全球64个观测数据,发布正式公告给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24 XA1。而人类首次准确预测小行星撞地球是在2008年,时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
小行星撞击说,又称“阿尔瓦雷茨假说(Alvarez Hypothesis)”,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路易斯·阿尔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ez)与其儿子Walter Alvarez(地质学家)共同提出。在恐龙灭绝假说中,小行星撞击说最为流行,此说认为,小行星(后有学者认为彗星的可能性更大)才是...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青年研究员张西亮说:“小行星从发现到坠毁总共不到12个小时,尺寸大概有1米。我们提前6个小时左右获得预报信息,看了轨道正好在可观测范围内,所以就根据设备做了观测计划。”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地处低纬度地区,海拔3200多米,是目前我国最优良的夜天文观测台址之一,也是国际上这一区域唯一的...
北京时间12月4日0时15分左右,一颗来自太空的小行星如期而至,在西伯利亚上空进入大气层。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此次事件中利用多台望远镜多站点开展了预警观测。据了解,这颗小行星直径约0.75~1米。在此次事件中,我国处于监测的关键地理位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迅速组织...
这是人类第9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2018年2月,我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口径1.04米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是目前我国贡献共享数据的主干设备,一直在持续开展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工作,现已发现41颗近地小行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长期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方法研究和...
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消息,近日,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这也是2024年第4次小行星撞击成功预警,我国再次开展多站点组网观测。这颗小行星直径约0.75米至1米,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克2.3米望远镜最早发现。根据最初数据,欧空局给出了预测,称这颗小行星将在世界时12月3日16时15分在西伯利亚...
北京时间12月4日0时15分左右,一颗明亮的火流星如期而至,来自太空的小行星2024 XA1在西伯利亚上空进入大气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金山天文台)利用多台望远镜开展预警观测,最终捕捉到撞击前42分钟的图像。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也是2024年第4次小行星撞击成功预警。据了解,这颗小行星...
尽管这颗小行星对地球并没有直接威胁,但这一实验为行星防御技术开辟了新的可能。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探索如何在未来应对潜在的小行星撞击威胁。然而,尽管初步实验显示成功,科学家们仍面临许多未知的问题,尤其是在小行星表面发生的复杂物理变化方面。小行星的威胁 小行星撞击地球并非虚构。历史上最著名的...
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带来的高温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若此位“访客”富含硫酸盐或碳酸盐,则可能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会直接对生物机能产生影响,可能还会形成酸雨。小行星撞击严重时,甚至会破坏臭氧层,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生产以及水生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小行星还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危害呢?光热辐射:酷似核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