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分布广泛,全球都有被小螺菌感染的鼠。人被感染小螺菌的鼠类或动物咬伤后,小螺菌从伤口处进入人体,导致人体被小螺菌感染,常表现为伤口愈合后发病,常在咬伤后1~4周(平均12天)后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全身乏力等症状,同时伤口处可出现红肿、疼
小螺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分布广泛,全球都有被小螺菌感染的鼠。人被感染小螺菌的鼠类或动物咬伤后,小螺菌从伤口处进入人体,导致人体被小螺菌感染,常表现为伤口愈合后发病,常在咬伤后1~4周(平均12天)后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全身乏力等症状,同时伤口处可出现红肿、疼痛、破溃等症状。该病可使用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
小螺菌感染预防 普通人怎么预防小螺菌感染? 本病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 1.一般人群: 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 灭鼠:若居住地出现鼠类,要积极灭鼠,减少被鼠类咬伤的机会。 避免被鼠类或其他动物咬伤: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有可能携带致病菌,避免被咬伤,可以极大程度上预防被致病菌感染。 积极锻炼身体...
鼠咬热小螺菌是1887年Carter氏在印度于家鼠血液中发现,命名为小螺旋菌。1915年日人二木氏等人于两例鼠毒患者的皮肤硬结及局部淋巴结中亦获得一种螺旋体样微生物,接种于豚鼠、猴、大黑鼠而发病,被证实为鼠咬热病原体,命名为鼠咬热螺旋体。现在通用的名称为小螺(旋)菌。病因 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
小螺菌感染简介 本病是由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复发性和发热性疾病,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亦可累及心肌... 详情> 常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0.001%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常用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更多>...
小螺菌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丘疹、淋巴液流出、蜂窝组织炎、水肿、舌质红绛、慢性肾衰竭、继发感染、垂体危象、结节、周身炎症反应、发烧 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在原伤口处皮肤又出现疼痛、肿胀和蓝灰色结节。它可破溃,周围...
小螺菌感染治疗 (一)治疗 青霉素60万U,肌内注射,每天4次或每隔12小时1次,共14天,或口服青霉素1g,6小时1次,共10~14天。四环素有时亦见效,1~2g/d,分次服,至少6天。在治疗24h内可退热,但需注意可能发生赫氏反应。 (二)预后 个别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昏迷、木僵,甚至病死,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
小螺菌感染概述 本病是由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复发性和发热性疾病。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一般经4~8周可自愈,但未经治疗者可延续达1年以上。
小螺菌感染是有一种由小螺菌感染到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小螺菌正常情况下寄生在啮齿类动物体内,通过叮咬的方式,造成人类的感染,可以是比较明显的咬伤,也可以发生一些隐蔽的方式,大多发生在伤口愈合以后的1~4周的时间,不同的个体发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