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天天学习》推出系列策划,讲述习近平推进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的故事,带您从中感悟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天天学习绿瓦红墙,炊烟袅袅。群山环抱,树木苍翠欲滴。这座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小村庄——洪田村,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1998年9月29日,在洪田村一间不大的屋子里,2...
↑8月22日,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在自家开办的农家乐里展示小岗村特色农产品。↑8月22日,严妹(右)在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里向游客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画。严妹是“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孙女,2019年她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滁州市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讲解员。↑8月22日,游...
严宏昌坐不住了,他认为,农业只能管吃饭,小岗要发展必须搞工业。已经年近七旬的严宏昌从来都是敢想敢干,几十年来,这个倔老头在村里办过多个企业,却一直未成功。 他把希望寄托在长子严余山身上。严宏昌和长子严余山在小岗村的地标前合影 小岗村的故事开始续写……这是严宏昌(左四)一家人在1980年拍摄的照片...
严金昌很自豪,“一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小岗村能提供就业岗位,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 “年轻人就有用武之地,小岗村才有发展,我们要搞农村城市化。”面对记者说这话时,他或许想起了年轻的自己。 冬日暖阳西下,经过一天的照晒,小岗村屋檐的积雪化作雪水正“嗒嗒嗒”地滴落,媒体车队也经...
2018年1月15日,“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启动,全国主要网络媒体都走进了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改革第一村怎样炼成? 40年前,安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为了不再挨饿、不再讨饭,18位庄稼汉将家人“托孤”,把分田到组“秘密”改为分田到户,搞“大包干”。18...
40年前,18户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后来的故事成为人们家喻户晓的美谈,小岗人从此摆脱了饥饿和困苦,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也由此拉开。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人均收入达400...
中国搜索讯多年以后,当富起来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友江站在来访者面前,一定会想起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的那个激情澎湃的冬夜。 费孝通题词的“凤阳县小岗村”牌坊 当时,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帷幕,饱尝饥饿之苦的小岗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冒死”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
新华全媒+·改革故事|小岗村:“蹚路者”迈出新步伐-如今,小岗村已成为新时代广袤乡村蓬勃发展的缩影,小岗人秉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迈出发展新步伐。
接着,18位小岗村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
这个微信群里有小岗18位“新带头人”——小岗青年创业之星,还有远在上海、北京等地工作有想法有思路的年轻人。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严余山是群友之一,他是“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的儿子。在外打拼多年后,2014年他辞掉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乡发展。在他家客厅,摆有一块小白板,一些关乎小岗发展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