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小戒、声闻戒。指小乘律所制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亦即四分、十诵等戒律,如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对梵网经等十重四十八轻戒之大乘戒而言,四分律等所制之五、八、十、具足戒等,称为小乘戒。分别功德论卷二(大二五·三六中):‘声闻家戒,喻若膝上花,动则解散;大士戒者...
小乘戒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和具足戒。在家居士必须守五戒和八戒。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居士终生遵守的戒条。八戒是在五戒之外加不眠坐高广华丽的大床、不修饰打扮和视听歌舞、不于午后吃饭三条,是居士在过临时性的类似僧人的生活时短期遵守的戒规。十戒是为沙弥和沙弥尼制...
小乘戒 基础信息 词语小乘戒 繁体小乘戒 拼音xiǎo shèng jiè 怎么读 【小乘戒】的意思 小乘佛教的戒律。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及具足戒等。 来源:-- 词典修订版
善知识:小乘戒和大乘..菩萨戒的核心内容是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即断一切恶,摄善法戒即修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即度一切众生。摄律仪戒包含一切小乘戒:五戒、八戒、沙弥十戒、比丘戒等戒律。小乘戒律的功用是
故于结犯大小各有不同,十诵律等结犯不约心论。须动身口,方成犯戒,此是正小乘戒。四分律结犯则约心论,若以后念还追前事,即成犯戒,此是通大乘戒。 菩萨戒最重约心。结犯,微纵妄心,即为犯戒,此是正大乘戒。故大乘初念即犯,四分次念乃犯,十诵等要动身口才犯。此等分齐,不可不知。
如受戒杀之戒,便不能为军人。以普通凡夫人或小乘人,守不守戒,对事相而言,故在人天戒与二乘戒,则不可为军人。惟菩萨戒则不同,前二者自个人言,若仅受三皈而未受戒者,则无妨碍。至于菩萨戒,则以大众为前提,菩萨无我,以众生为我,负一国责任之军人,当以全国帼珉为本位,为尽保卫帼珉之责任而杀敌无犯。
小乘戒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小乘律藏所说之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具足戒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戒条。是为小乘行人之所受持者。然在印度我国及日本之古代,大乘行人亦皆受此具足戒,以成戒学,何则,此具足戒,虽为小乘律所说,然由大乘言之,则为所谓三聚净戒中之摄律...
莲花生大师说:“外在行为如小乘,内在思想行大乘,秘密修行清净见。”一个修行人,外在行为上要以小乘别解脱戒自我约束;内心要守持大乘菩萨戒,以菩提心利益众生;密意上要持有密乘的清净见,也就是一切现象都是本来清净的净观。 1.外在守持小乘戒 小乘是三乘解脱道的共同基础,也称为共同乘。佛陀说了那么多律藏,...
因为大乘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而小乘则是只求自了而出离生死流转,因此在戒法上,大乘除了摄心为戒以外,最主要都是以利益众生为主,而小乘则是以断我执为最终目标,因此戒法上,必然是将生活所需减到越低越好,但是大乘法要不断利益众生,累积广大福德才有办法利益众生以及发起更深细的智慧证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