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笄之年”相关的习俗与仪式主要集中在及笄之礼上。这一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女子需沐浴更衣,以示对仪式的尊重;其次,由家族中的长辈或专门负责礼仪的人员为女子梳理头发,并插上簪子(即“笄”),象征着女子已成年;接着,女子会向家族祖先和长辈行礼,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最后...
“将笄之年”指女子即将年满十五周岁,但尚未正式及笄的阶段。这个称谓是后人根据“及笄”衍生出来的,形容女子即将成年。古代中国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有特定称谓,如“总角”指十二、三岁的少年,“豆蔻年华”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而“及笄”和“将笄”专属于古代女子,体现了对女子成年和...
1、“及笄之年”是指15岁。2、“及笄”指女子15岁了,已经成年。古代女子年满15岁要行“笄礼”。3、“将笄”指古时14岁的女子,还未到但即将要到行“笄礼”的年龄。4、古代的女子,只要年满15岁就要把头发挽起来,挽成一个髻,然后用簪子从发髻中穿过,因此称年满15岁的女子为“及笄”。同样...
1、"及笄之年"是指女子满15岁。2、在古代,女子满15岁便已成年,这个阶段被称为“及笄”。3、古代女子到了15岁需举行“笄礼”,以示成年。4、"将笄"则指接近14岁的女子,意味着她们即将步入需要行笄礼的年龄。5、在古代,女子一旦满15岁,就会将头发盘起,用簪子固定,形成髻状,这被称为“...
将笄之年:指古时十四岁的女子。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将笄,故未及。所以是指女子十四周 - 成语故事于20240
将笄之年 [ jiāng jī zhī ni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āng jī zhī nián ] 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一蹴而就 不落窠臼 临危不惧 众志成城 吹毛求疵 响遏行云 差强人意 欣欣向荣 ...
及笄和将笄分别代表女子已满15岁和女子将要满15岁。
1. 及笄是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最早见于《礼记·内则》,指出女子满15岁成年,可以开始考虑婚嫁事宜。2. 将笄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东周列国志》中,用以指代女子14岁接近成年的时期。3. 在古代文化中,及笄之年的女子被视为已经长大成人,需要开始学习管理家务和准备嫁娶。4. 《礼记·内则》中提到,...
将笄之年,古代特指女子十四岁的年龄,源于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会举行笄礼,即在头上插上笄作为成年的象征。笄,古代女子束发所用的簪子,加笄后表示女子已成年。因此,女子十四岁被称为“将笄之年”。《礼·内则》中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明确指出了将笄之年是未及十五岁的十四岁。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