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其致之也:”的意思是推而广之。 “谓天无以清,将恐裂;”也就是说,天不能达到清澈,大概就要裂开了。 “地无以...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侯王不再贵重高上恐怕就会被颠覆。个人理解:侯王的力量来自百姓,当百姓不再愿意跟随侯王的时候,侯王就会失去力量。人以忠信为本,开启礼的空间。当百姓对侯王失礼时,侯王就真的只剩孤家寡人了。 4楼2020-04-26 09:09 回复 ...
* **将恐蹶**:“将”是可能、将要的意思,“恐”表示担忧、害怕,“蹶”则是指跌倒、失败。整句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可能会遭遇失败或挫折。 ### 整体意思 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是:侯王如果因为自己的地位尊贵和权势显赫而妄自尊大、不守本分,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而遭遇失败或挫折。 ### 深层含义 1. **警示作用...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统治者不能安定,恐怕要被人推翻 大道在滋养万物的同时,从没有让万物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存在于无形之中,又在无形之中给人们创造生存的条件。它不曾让万物感受到任何危机感,也正是因为它的稳定,才得以长期的正常运转,不曾停歇。统治者若想让自己的国家稳定,首先要给百姓创造一个安稳...
小提示:"兹焉辨不早,大本将恐蹶。"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不早大本 全诗 原文拼音版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
其致之也,谓③: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④;神无以灵,将恐歇⑤;谷无以盈,将恐竭⑥;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⑦。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对于个人来说当通过高学历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当你的薪水超过你的奉献时你就是毋已贵以高如果不努力提升自己有本事起来让自己贵起来就有了将恐蹶的危险 读帛书老子2.6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 这里面有一个生僻字: 【欮】古通“蹶”,跌倒;挫折。——《汉典》 所以,一般都写成了“侯王...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④;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jué)⑤。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⑥、寡⑦、不榖(gǔ)⑧。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碌碌(lù)如玉⑨,珞珞(luò)如石⑩。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
然后最后一句,又来到了这个总结阶段。老子说“谓侯王毋以贵高将恐蹶。”这是如果领导者按照“道”去做事,天道会让你越走越高,推举你作为首领,但是你不要总想着我把自己搞的位置越贵、位置越高,如果你以这个为目的,总保持这种状态,对不起,你恐怕会跌大跟头,会跌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