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肃,字元邕,渤海人,尚书回之兄子也。早有文思,博涉经史,太傅崔光见而赏焉。位太学博士,修《起居注》,兼廷尉监。为《还园赋》,其辞甚美。正光中,京兆王西征,引为大行台郎中,委以书记。还,除尚书左中兵郎中,卒。肃性恭俭,不妄交游,唯与崔励、励从兄鸿尤相亲善。所制文章多亡失,存者十...
站在封肃的立场,他的想法很简单。女儿已经年近半百,再无生育可能。甄士隐就算纳妾生育也和他们无关。既然一眼能看清甄士隐的未来,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家。从继承角度看,封肃这么想似乎也有点道理。但女婿甄士隐没死,女儿一家本就受难,他如此落井下石,就是属于狼心狗肺、无情无义的非人之举。就像后文描写...
可当甄士隐落魄后,封肃立马换了一副脸,没有钱,就是亲闺女都不好使,更不要说他这个不事稼穑的女婿了。曹公用封肃这个人物的势利嘴脸,真是写尽了社会人情,世态冷暖啊。封肃不只是看不起落魄的女婿,没有给女儿一家应有的帮助和照应,反而是趁火打劫,竟然连女儿一家活命的钱都要坑骗,这样的丈人可以说世间...
封肃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欺软怕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是那一类只能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的典型的市井小民。自己女婿生活优渥,他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女婿遭难落魄,他会立马撇清关系。面对地位不如自己的,他会百般欺压嘲笑。面对地位高于自己的,他又会立马换一副笑脸,摇尾乞怜。 封肃手里有俩钱,比一般...
甄士隐的岳父名叫封肃,原籍是“大如州”人氏,彼时居住所在应在苏州不远,并不在大如州。封肃能将女儿嫁给富绅甄士隐,家里也是颇为富裕,是个不小的地主。甄士隐是金榜题名的进士当了官又致仕还乡的乡宦,之前对岳父封肃必然多有帮助。甄士隐落难狼狈投岳父,也是当时社会的风俗,然而,封肃出身大如州,却讽刺...
原本甄士隐家境殷实,封肃对女婿那也是客客气气的。但好景不长,甄士隐家败了,封肃的态度立马就变了。甄士隐变卖家产,想带着妻子去投奔岳父,以为能得到些帮助。结果到了封肃家,那待遇,真是一言难尽。封肃不仅没好好招待女婿,还半哄半骗地把甄士隐的钱财给弄到手了。甄士隐呢,也是倒霉,碰上这么个岳父,最后...
甄士隐本是当地望族,虽然家亡人散,但还不至于山穷水尽,有折卖田庄的银子在手,封肃也就没说什么,但这个无耻小人又打起了别的主意。 “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许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这一段话里,有很大的信息量。 封肃的势利就在于,他对女婿...
但封肃本就是个嫌贫爱富的势利小人,女婿甄士隐有钱有势的时候,他自然可以高看一眼,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但看到女婿一家遭到了火灾,有如此狼狈之相,心中便不高兴了,他不只是为女儿的前途担忧,其实更多的是担心女婿一家在自己这里的生活用度,对至亲之人尚能如此吝啬计较,可见封肃的格局着实不高。甄士隐委托...
所以,岳父封肃针对女婿甄士隐的“吃绝户”行为,注定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一个“真事隐”,一定要注意。贾家作为故事核心,贾政和贾琏的岳父是王家,贾宝玉的岳母是薛王氏,全是王家人。“王家”便是“亡家”,岂不细思极恐?说回封肃,原文说他“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就表明他是个有钱的地主,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