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寿张镇位于阳谷县城东南12公里处,南侧与河南省台前县城相邻,以金堤为界。此地原名王陵店,后因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寿张县治迁至此地而更名为寿张。寿张县历史悠久,初名“寿良”,源于西汉初年境内有寿聚城及良山(今称梁山)而得名。后因避光武帝叔父刘良讳,于东汉初年更名寿张。县治多次迁徙,最终...
在1962年的山东省行政区划图上,寿张县与范县的全境均归属于山东。然而,到了1964年11月,寿张县的建制被撤销,其金堤以南的地区被划归范县,并改属河南省;而金堤以北的地区则划归阳谷县,仍属山东省,同时,寿张县的县城也降为聊城阳谷县寿张镇的驻地。到了1978年12月,又以原寿张划入范县的区域为基础,成立...
梁山县和阳谷县只是划了寿张县的一部分地方,寿张县的历史对他们来说,只是历史里的一小块。但台前县整个行政区域都是原来寿张县的,所以要是往前追溯,说到抗战史、党史,还有更早的历史,那全都是寿张县的历史。这么看来,台前县算是寿张县历史传承得最好的地方了,想找寿张县的文献资料,台前县那儿最全。1964...
寿张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被称为寿良县,属于东郡,故城位于今天的东平县境内。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因为避讳“叔”字,将寿良县改名为寿张县,隶属于东平国。南朝宋时期,寿张县被改为寿昌县,归属东平郡。北魏时期,寿张县恢复了原名,并将治所迁至今山东济宁梁山县的寿张集。隋唐时期,寿张县先后属于济北郡和...
历经多个朝代的更替,寿张县始终在地方行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南北朝北魏时期,寿张县的治所迁至今梁山县寿张集镇境内。隋朝时,这里成为鲁郡寿张县城;唐朝时,又设为郓州寿张县。至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寿张县治所再度迁往阳谷寿张镇,此后阳谷寿张镇便一直作为寿张县的县城而存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之...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从文学故事拉回到了现实历史中。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立即回答:"主席,这事是真的。现在寿张城东关还保留着张公祠的遗址呢。"主席点点头,显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他接着又问:"那你们知道,寿张县本来叫寿阳县,后来为何改称为寿张县?"这个问题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面...
为解决金堤河水出路问题,国务院于1964年2月29日决定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建制,将寿张县金堤以北四个区划归阳谷县,金堤以南五个区含台前并入范县,同时将范县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所辖。 将黄河北岸的范县、台前县划归河南省,作为泄洪区,而将位于黄河南岸、原属河南省的东明县划归山东省管辖,同时将位于金堤河以北、原属...
寿张县的历史渊源(历史变迁)寿张县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在古代,寿张县原名寿阳县,是山东的辖县之一。寿阳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它属于东郡管辖。后来,茌平县境内的遥昌乡发展起来,形成了东昌府,这也成为了寿阳县的重要一部分。随着朱洪武建立明朝,他将东昌府改为东昌路。然而,寿阳...
寿张县,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其故事可谓是丰富多彩。让我们一同走进寿张县的历史长河,探寻它的过往吧! 寿张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这里设置了寿良县,故城就在今天的东平县内。到了东汉时期,因为避讳光武帝刘秀叔父的名字,寿良县被改名为寿张县,并隶属于东平国。此后,寿张县的名字虽然历经多次更改,...
寿张县,如今已成为寿张镇,坐落于阳谷县城的南部,这里正是山东与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带,它不仅是山东省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更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镇。寿张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十三年,当时县址迁至此地,因此,它随县一同更名为“寿张”。历经沧桑变迁,1964年撤县,金堤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