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都城之一曾位于寿光,是大禹玄孙,仲康之子夏后相执政的斟灌。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这里不仅是全国的“菜篮子”,环渤海经济圈的枢纽,历史上还是文字发明人之一、黄帝史官、“书圣”仓颉的故里,大禹禅让者、《山海经》作者伯益的建都地(益都),夏朝第四位王——夏后相都城“斟灌”所在地。这里见证了大禹治水...
北单村清香寺 在寿光市营里镇北单村,有一座明代古庙-清香寺。 清香寺始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一五七八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岁月变迁,斗转星移,数代村民对其倍加珍护,先后于大清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光绪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由德高望重的族人组织,三次...
赖文光走了,但在刘铭传的包围圈里还有人,那就是首王范汝增和列王徐昌先等还在。11月间,剩余的捻军,最后被逼到寿光中部阳河和弥河之间的一小块地面上。这里有官庄沟,野虎沟,北冯沟等几个村庄。此时的清军由南向北推进,东西重兵堵截,北面是大海,南边是重兵。可以说捻军是陷入绝境了。1867年11月23日这...
1.黄帝时代 仓颉传为黄帝史官,是文字的创始人,在寿光一带尊称“文祖”。在原寿光县城大西门外,曾有学子进京赶考,必经途经寿光拜谒,继而形成“祭仓大典”。周初孔子曾到北海仓颉墓问经,得仓颉手数28字石碑,未能辨认。寿光有“仓颉造字圣人猜”的历史典故。2.商周时期 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我国商周...
寿光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关于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是齐国的一位贤臣,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孟尝君的治理被誉为“寿光之治”,成为后世的楷模。 除了孟尝君的故事,寿光还有其他许多有趣的历史典故。比如关于寿光的命名故事。相传,寿光的名字来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臣叫...
寿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多年的齐宣王时代。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县城,与山东黄县同龄,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古邑。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的农业科技交相辉映,谱写着一曲跨越时空的赞歌。 寿光的蔬菜产业早已突破了传统模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里年产辣椒两万多吨,蔬菜总产量更是...
寿光历史文化中心始建于2013年3月,占地219亩,由张恩荣先生个人捐资3亿元建设,位于文圣东街以南,生态农业观光园北端西侧。建有圣贤宝殿、镌文山房等五个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40000余平方米。历史文化之圣贤宝殿 圣贤宝殿包括寿光历史文化展馆、圣贤拜谒大殿、名宦馆以及乡贤馆四部分。其中历史文化展馆共分为八...
“人以官富,公以官贫,贫则贫矣,而秋水无尘。”寿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朝历代著名人物颇多。有官居廷堂的为民清官,有潜心著述的文豪,有屡建奇功的将军,有戍边驻岛的大吏,有悬壶济世的神医,还有为民清命的居士。所有这些历人名人,为谱写寿光的历史而名垂于世,为彰显寿光的传统文化而万古流芳。
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他的著作《齐民要术》是一部完整的记录我国黄河流域农业的农学巨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被人成为农圣。他当时还担任一方太守,积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深为后世纪念。他的农学著作,在其以后得千年里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此外,寿光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
寿光历史沿革分布在孙集胡营纪台田马王望洛城丰城古城田柳之边线王赵旺铺呙宋台岳寺韩将家集马疃张家庄高埠营子周家庄小王家丁家尧河桃园南胡家庄北关桑家庄郭家营王望范家庄三元孙高家埠等村庄周围 寿光历史沿革 沿革 北辛文化时期 (元前 5400年~前 4400 年) 所谓北辛文化,1962年国家考古研究所在薛河两岸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