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年,第五次索尔维国际会议召开,德布罗意提出了一种“导航波”理论,即每一粒子都具有确定性的空间位置或轨迹,由导航波函数描述。会议结束后,德布罗意的导航波理论渐渐地被物理学界遗忘。2005 年,巴黎狄德罗大学的流体物理学家伊夫·库代的“弹跳油滴”实验以及“双缝实验”,使得德布...
波函数的导航波、量子势的物理意义 | 德布罗意提出了波函数的导航波理论,后来玻姆一直从事相关研究,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德布罗意—玻姆理论。导航波理论认为,波函数是一个引导波,粒子按照这个波函数的引导走,粒子运动的位置是被一个波函数引导的。 在德布罗意—玻姆理论中,电子始终拥有确定的位置。电子的位置受到导航波的...
译自PBS Spacetime 作为量子力学诠释中为数不多较为完整的物质性诠释,导航波理论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之上,那么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在视频 中寻找答案吧。相关视频: Veritasium视频:www.bilibili.com/video/av7450416/ 哥本哈根诠释:www.bilibili.com/video/av11561410/ 多世界诠释:www.bilibili.com/video/av15187206/...
导航波理论最早在1927年由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玻姆(David Bohm)在1952年开始接手,一直研究到1992年离世。(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德布罗意-玻姆理论。)它与玻尔(Niels Bohr)的哥本哈根诠释试图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人们常用双缝实验来展现这个问题。费曼就曾说过,双缝实验“处于量子力学的中心”,“不可能,完全...
如果我们认同哥本哈根诠释,就要学着接受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例如有时候猫可以既生又死;还要认识到有些事就是不可知的。但如果我们认同导航波理论,就要认识到有些效应就是非定域性的。两种选择都各有利弊。大部分物理学家认为,哥本哈根诠释更令人信服。但随着计算机模拟,导航波理论最近几年有复苏迹象,我们在现实...
决定粒子的位置和路径。更进一步说,导航波理论是个决定论,事件的时间先后性是永远无法驳倒它的。
导航波理论就是比较有争议的解读之一。乍看之下很吸引人,它能帮你避开量子力学出了名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但这里有个陷阱,去除随机性,在某种层面上意味着脱离现实。20世纪20年代,“哥本哈根诠释”被提出,此后就成为了量子力学的惯用解释,它包含了许多量子力学方面知名的观点,例如物质能同时以粒子和波的形式存在...
这种解释被称为导航波理论(pilot-wave theory)或玻姆力学(Bohmian mechanics)。它从未获得与哥本哈根诠释相当的重视。但今年早些时候(《环球科学》曾作报道), 一组加拿大的研究者进行的实验或许改变了我们对这种奇异理论的看法。导航波理论最早在1927年由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玻姆(David Bohm)在...
其实哥本哈根解释在相同意义上也没有被接受,大家只是因为叙述简单和基于传统习惯套着用而已。就像父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