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导气汤 处方芍药汤去桂、甘草,加枳壳。 功能主治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而兼渴者。 摘录《医方集解》 《幼科直言》卷五:导滞汤 药方名称导滞汤 处方大黄、厚朴、槟榔、陈皮、甘草、青皮、归尾、白芍(酒炒)。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有外证初愈,而积滞未行,元气未亏,大便不通,或燥结,唇红者。
【方剂】导滞通经汤 导滞通经汤 组成 陈皮、桑白皮、白术、木香、茯苓(去皮)各一两。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去滓温服。 功用 健脾理气,利水消肿。 主治 脾湿有余,及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方义 《内经》曰:“湿淫所胜,平以苦...
治则清利湿热,行气通便。治用《通俗伤寒论》枳实导滞汤加减:枳实12g,厚朴12g,酒大黄10g,槟榔12g,黄芩12g,连翘12g,紫草12g,神曲12g,生山楂12g,炒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5g,葛根15g,土茯苓20g,三七粉6g(冲服),生甘草6g。共6剂,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嘱病人...
00:00/00:00 导滞汤治疗气滞性便秘 中医师张先生发布于:安徽省2025.01.31 13:43 +1 首赞 导滞汤治疗气滞性便秘
通经导滞汤 通经导滞汤--《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香附、赤芍、川芎、当归、熟地、陈皮、紫苏、牡丹皮、红花、牛膝、枳壳各3克,甘草节、独活各1.5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治妇人产后,败血流注经络,结成肿块疼痛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酒适量,食前服。
枳实导滞汤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有促进消化、清热祛湿、下滞通便、泄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如果患者需要服用枳实导滞汤,需要提前咨询医生,自己不能盲目服用。1、促进消化:枳实导滞汤主要是由尖槟榔、细木通、青连翘等药材组成,由于也含有焦山楂,所以可以促进食物消化,加快
茯苓导滞汤 药组:木香、木瓜、槟榔、大腹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桑白皮、砂仁、苏叶、陈皮; 方解:方中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健脾行水;木香、砂仁、苏叶醒脾理气:大腹皮、桑白皮、陈皮消张行水,木瓜行气除湿。诸药合用,既可行气化滞使气化湿消,又能健脾祛湿以消肿安胎,是治疗气滞湿郁型胎水肿满之良方...
羌活导滞汤 羌活导滞汤--《医学发明》卷九 【处方】羌活、独活各15克,大黄(酒煨)30克,防己、当归各9克,枳实(麸炒)6克。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脚气初发,一身尽疼,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以微利则已。
目录 1 拼音 2 《疡科心得集·方汇补遗》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疏肝导滞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疏肝导滞汤 1 拼音 shū gān dǎo zhì tāng 2 《疡科心得集·方汇补遗》 2.1 方名 疏肝导滞汤 2.2 组...
加味通经导滞汤用于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治瘀血停滞,气血运行受阻。 加味通经导滞汤--余宽寰方 【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独活9克,茯苓12克,泽泻9克,乌药15克,红花9克,穿山甲9克,陈皮3克,枳壳9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治瘀血停滞,气血运行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