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魏野不求仕进,自筑草堂,一生乐耕勤种,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其诗。魏野的诗效法姚合、贾岛,但诗风清淡朴实,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这首《寻隐者不...
诗人仕途不顺,心情郁闷,就希望寻找一种解脱方式。有一次他前往山中拜访一位高士,由于信息不通,诗人无法预测自己能否与其顺利会面,只好抱着碰运气的心态,踏上了寻访之路。这首诗就描绘了作者寻友不遇的经历,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诗人非常仰慕这位高士,只是无缘会面。这一次他抽空前往,并事先打听到了道士居所的...
程嘉燧领悟到“得之自然”的道理,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师造化”的范畴。师造化,是仰视、敬仰。“得之自然”是平等互补,这样才能看到艺术的真谛。人品、修养、才情、绘画技法,若想达到逸品境界,缺一不可。欣赏《寻友不遇》,体会诗句,凝视画面。这时,耳畔响起“门对寒流雪满山”,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有一次皎然和尚要去拜访陆鸿渐,也许是没有提前约定的缘故,白跑一趟。皎然和尚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丝毫没有失望的情绪。如此豁达洒脱的襟怀,堪比魏晋名士。寻友不遇的故事很多,《世说新语》中有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故事,唐代贾岛写过《寻隐者不遇》。到了皎然和尚笔下,从塑造人物形象入手,颇有新意。也许有人...
不论咱们讨论什么题材的古诗都不能拉下李白。“诗仙”当然不是虚名,李白的《寻山僧不遇作》在寻友不遇题材的诗中也是特立独行,技高一筹。同样都是主人不在,但李白并不去揣测主人去了哪里,而是在主人的小世界让思绪和想象力都放飞起来,并从这个无人情境中获取诗的灵感和慰藉。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这...
原创诗一首《寻友不遇》柴门疏稼穑,落落至江滨。径仄相萦带,岭云古木森。烟光侵雨润,暮色近禅音。不见故人面,何妨林涧深。
皎然,这位中唐时期的著名诗僧,他的诗作多以山水、宗教为题材,风格清淡自然。他的好友陆羽迁居后,皎然前往拜访,却未能遇见,于是写下这首《寻陆鸿渐不遇》。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陆羽新居的环境:“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个新居离外城不远,环境幽静,充满了野趣。沿着小路走到桑麻丛的...
1.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洲渚、远山、轻舟、绿波等自然景物,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寻友不遇的失落之感。 2. 直抒胸臆:在诗的最后两句,“夤缘忽失遇,怅望遂空还”,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因未能遇见友人而产生的怅惘和失落情感。📜作者介绍:倪瓒,元末明初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的诗画作品均表现出独特的...
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洁白的芙蓉、金色的菊花,还有翠绿的苹果、红艳的柿子,令人目不暇接。中唐一位诗人有一次看见满院的柿子,心情激动,于是留诗纪念。下面就分享大历才子的作品,李益寻友不遇,留诗一首,开篇美到心醉,最后7字却彰显洒脱情怀。诣红楼院寻广宜不遇留题 唐代: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
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中描写了韦应物休沐的时候拜访朋友,结果没有找到。休沐专指官员休假。在唐代,将一个月分成上下中三旬,每一旬10天。官员们上满9天可以休息1天。一般人寻友不遇,肯定会惆怅难过。韦应物不是一般人,他看见朋友隐居的地方清幽静好,羡慕不已。门前有潺潺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