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这其中最重要的意象即是影子,寺山以那些烙印在墙上的影子来指涉过往的回忆,像极了物是人非的一种变奏。 得遇之初,我大抵不甚明晰,旦当我真正领略了寺山修司的一部分作品之后,才终于惊奇地发现,《双头女》的存在价值绝不仅仅只是一部单纯的实验短片,它更涵括着一个偌大的艺术命题,并且这个命题从始至...
寺山修司的作品主题关于成长的,还有他的第二部作品《死者田园祭》,这一部中对于成长与人生的解读就要更加全面和通俗得多。可能同为男性又与片中主角的生活困境与渴望类似,这是寺山修司电影中小酷感受最多的电影,无论是渴望割包皮,买手表时候男主对于困境的挣扎,还是面对女人之后的自我觉醒,男孩终有天会带着...
“语言的炼金师”寺山修司:短歌是孤独的文学 寺山修司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位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跨界奇人。电影评论家四方犬田彦在《日本电影和战后神话》中如此形容寺山:“他首先是一名传统的诗人,同时又是一名赛马评论家,另外还是1960年代最不光彩的先锋戏剧导演。”大众更为熟知的是作为导演的寺山,他的代...
“我们在年轻时,总会因为激情,荷尔蒙与叛逆而迷恋寺山修司,但当我们成长或老去的那一天,我们便会自然地离开寺山,向着下一段路途进发。”1935年12月10日生,日本著名诗人、评论家、电影导演,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戏剧代表作《草迷宫》、《狂人教育》。寺山修司身份和意大利电影奇才帕索里尼相仿,既是诗人、评论...
《死者田园祭》中寺山呈现的是一个过去的母亲的形象,那在《抛掉书本上街去》中,祖母则代表了二十年后被抛弃的母亲。 多重身份下的寺山修司创作出的实验影像,将各种看似不相关的符号,荒凉怪诞的场景,迷乱的画面,忧郁的音乐,异质的叙事场景交织在一起,将其作为人类文化交流的“语言”,让观众不断解读。
寺山修司,1935年12月10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是日本上世纪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和歌创作家、演出家、评论家、电影导演。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毕业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寺山修司热爱戏剧之余,将主要的激情投在电影上。70年代初期,日本的小剧场活动达到高峰,寺山修司开创的天井栈敷亦是"先锋派四天王"之一...
虽说自传充满“谎言”,寺山修司也自称“创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是为了隐藏自己”(就连这句话也可能是个谎言),但那些虚构和幻想,实际上是一面镜子。镜像中的世界即使无法触摸,也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反映。 离家出走狂想症 1945年,寺山修司的父亲在外患病去世,母亲开始在美军基地工作,同寺山聚少离多,后来直接...
寺山修司1935年12月10日出生于日本东北的青森县弘前市。9岁时死了父亲,与母亲寄住在经营电影院的亲戚家里。寺山13岁就开始创作徘句,作品中己流露出对日本东北贫寒民风的关怀。17岁时,他组织了全国学生徘句会议,并开始在诗坛初露头角。19岁,病中的寺山阅读了日本大正文学大师泉镜花的所有作品,这对他日后的戏剧...
“我的职业,就是寺山修司” 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与寺山修司是多年好友,两人年轻时都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满脸花痴)。如果在合影中仔细观察会发现,与谷川平和的表情不同,寺山在镜头前更像是一个卑微的小孩,在阴暗的角落思考着下流的想法被人发现而时刻紧张着。谷川俊太郎这样戏谑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