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墩遗址崧泽文化陶器 ▲寺墩遗址良渚文化陶器 目前,天宁区正开展寺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建设,根据初步方案,寺墩遗址考古工作站总建筑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作为常州宝贵的文化财富,天宁将全力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是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遗址。自1978年以来,南京博物院先后六次对寺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示了其丰富的历史内涵。📍 遗址概况 寺墩遗址中心为一高出地面约20米的椭圆形人工堆筑土墩,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这里分布着迄今为止发现的良渚文化最高级的贵族墓葬。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北距长江约15公里,南距太湖约30公里,原是一个高出地表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由于取土破坏,现仅残存墩体南坡(图1)。遗址周边水系发达,有内、外两重环形水系,寺...
6月10日是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京博物院寺墩考古工作站就常州寺墩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披露,揭开了寺墩遗址的神秘面纱。△寺墩遗址 据悉,考古专家们在寺墩墩北台地发掘崧泽时期墓葬近50座,出土大量陶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仅88号墓就出土玉璜1件,鼎、豆、杯、壶陶器陪葬品30余件;首次发...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距离长江约15公里,太湖约30公里。这个遗址原本是一个高出地表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由于取土破坏,现在只剩下南坡部分。遗址周边水系发达,有内外两重环形水系,寺墩位于水系中心,外圈水系围合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遗址东南5公里处,可以看到一片...
上世纪,寺墩出土大量玉器。那时候,有学者提出,良渚古城是良渚古国的“首都”,寺墩遗址是良渚古城下辖的“省会”。然而,近几年的考古发掘证实,寺墩经历了崧泽文化晚期。因此,我认为,史前时代,寺墩和良渚的关系更像先秦时期的吴国与越国,两者都是长江下游文明中的重要一员,又各具特色。比如,同处良渚文化...
五月江南,烟雨蒙蒙。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南京博物院寺墩遗址考古工作队正争分夺秒地开展太湖地区史前文明探源,雨天在库房内整理文物,晴天在墩体上野外发掘。近年来,工作队考古发现的一系列新成果,为讨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视角。提起良渚文化,很多人都会想到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渚...
常州寺墩文化,作为良渚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例证,展现了良渚文化在长三角地区的深远影响力。这一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涵,更彰显了良渚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 遗址的重要发现和出土文物 在常州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出土的玉琮王与陶盘等珍贵文物,作为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作品,不仅...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常州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北距长江约15公里,南距太湖约30公里,周边水网密布,组成两重环形水系,外圈水系围合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水系中心原是一个高出地表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现残高11.8米。遗址于1973年发现,1978—1995年陆续开展了5次考古发掘,发现墩东的良渚文化贵族...
今年年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认定及立项项目名单,寺墩遗址成功入选。天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徐丽燕透露,寺墩考古遗址公园将以寺墩遗址为核心,定位为中华文化标识——江苏文明起源核心展示节点,规划建设寺墩遗址核心区、博物馆展示区、文旅拓展区、湿地展示区和农业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