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口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包括: 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 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要求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
对联校验 输入对联内容 当前使用韵书:平水韵中华通韵 注:由于对联无固定格律,故本系统只依平水韵显示平仄,以供参考。
奇数位(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适当放宽,例如七言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中,第三字“得”为平声,即使不严格对仗也不影响整体韵律;而偶数位(第二、四、六字)必须严格对应,如“疾”与下联对应字需保持平仄相反。这种设计既保留创作自由度,又通过关键节点的声调约束维持整体韵律平衡。 三、...
平仄对立是对联声调规则的核心,要求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平仄声调形成对比。具体表现为: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使用仄声字(如去声、上声、入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使用平声字(如阴平、阳平)。例如经典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仄),夜雨瞒人去润花(平)”,尾字“柳”为仄声,“花”为平声,形成收尾声...
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有兴趣的联友可以按段末地址参阅)。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规则如下: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
⼆、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每边⼀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对联新旧四声平仄检查说明 平仄分类依据:古声按《平水韵》,今声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标准。“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平仄需要根据语意来判断;“?”表示上述韵典中未收录此字。 韵目分类依据:古韵按《平水韵》,今韵按《中华新韵》。 简、繁体字皆可检查,无须转换。 自动过滤多余空格(保留常规标点符号) 对联中...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