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的第一卷,第二页中提到的理论者是对法藏。所谓的对法,可以从颂文中理解为:“净慧随行即为对法,获取此智慧的论说。”这里的净慧指的是无漏智慧,而随行则指的是这种智慧的净洁和伴随。总的来说,对法涵盖了无漏的五蕴,它在胜义阿毗达磨的层面中占有重要地位。若从世俗阿毗达磨的角...
对法藏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此有三解:一、三藏之一,即指论藏。对法,即论典。汇集一切论典,称为对法藏。二、为一身、六足论的总称。一身是迦多衍尼子所造的《阿毗达磨发智论》。六足论为一者舍利子造《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类集一切之论部,谓之对法藏。诸论之通名也。[囗@又](书名)世亲所造之俱舍论也。梵名,阿毗达磨俱舍,译曰对法藏。对法指发智六足等之诸论,藏指俱舍论,此论含摄彼发智六足等之妙义。故名此论曰:‘对法之藏’。俱舍论一曰:‘由彼对法论中胜义入此摄故,此得藏名。’更多:https://www.bmcx....
“论主释对法藏”,这个对法藏不是三藏的对法藏,不是佛说的对法藏,是迦湿弥罗结集的阿毗达磨藏。世亲菩萨,对有部《大毗婆沙》这个阿毗达磨,“少有贬量”,以经部及其他部派的道理,指出《大毗婆沙》中少数地方的缺点。这些,我们在学《俱舍》的时候就碰到很多“传说”,就是说这里面还有辩论,认为有部有...
作者: 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敬礼如是如理师,对法藏论我当说。 对法藏论者,谓以无漏慧,除诸冥灭,显扬圣教,开示正道,令得涅槃。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俱舍论
——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 为中心 文 | 周展安 摘要: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以...
对注藏部殘典的考察 第 期 ——以“咒藏”、“菩萨藏”为中心 ) 林啸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 摘要:释迦牟尼涅槃百年后,佛教僧团因对佛教戒律和义理的不同看法,而分裂成十八部派 (或二十部派),使得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不同部派皆有所宗依的三藏经典 法藏部对经典的分类 受大众部系的影响...
觉乘+愚法声闻乘)+五戒等乘 谋求解脱所依据的佛法。表解如下: 第二种:一乘、三乘。即一乘、菩萨乘、 三乘+天乘+人乘=(菩萨乘+缘觉乘+声 缘觉乘、声闻乘。把法藏这里对“乘”的“开 闻乘)+十善乘+五戒乘 一异三,合二声闻”,表解如下: 第三种:佛乘、二乘、天乘、梵乘。即:小 一乘+三乘=一乘...
《起信论》的体用观对法藏性起说的影响 所谓体,即宇宙实体、本体;所谓用,实体的功用或功能的显现。以熊十力(体用论>中常用的一句话来表达,譬如大海水自起变动而成为众沤,众沤以比喻用,大海水以比喻体。“体用”范畴作为完善的哲学形态,其出现应在(起信论》中。(起信论》是本非常独特的书,可以说,其后的...
——以王重民对法藏敦煌遗书的整理为中心 刘蕊 内容摘要:巴黎吉美博物馆藏伯希和档案内保存有七通王重民致伯希和的信函,内容主要涉及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的整理与编目事宜,尚未见披露。通过释读书信,可进一步了解王重民编纂法藏敦煌目录的具体细节,以及王、伯二氏就敦煌遗书的整理、编目工作所进行的探讨。此外,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