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习禅法,带领心去跟单一的所缘在一起,不随顺贪、瞋、痴而跑。如果贪、瞋、痴比较强,就运用以上的善巧方便(对治)。如果贪、瞋、痴不是很强,我们就轻松自在地与禅修所缘在一起,心就会宁静在单一的所缘,就会有宁静型的禅定,就会有力量。
📚 五停心观,是声闻乘人在最初入道时所修的五种观法,旨在停止五种过失。💔 慈悲观:观众生因多嗔而生慈悲心,对治嗔心烦恼。🌱 缘起观:对痴心重的众生,修十二因缘以治愚痴。🌍 界差别观:分析众生的身心为六界假合,以治我见。🍃 不净观:对治贪欲。🍂 数息观:对治散乱。🤔 反观自己,因多生...
为了使你的心灵修持具有意义,每当你需要解药或对治法时,就实际运用这个建言吧。当遭遇可怕的经验时,要将三宝皈依境忆持在心。在所有日常活动中,象是走路、四处移动、躺卧或坐下的时候,都要将你的上师忆持在头顶。若与菩提心分离,便会导致大乘根基的腐败,因此,切莫让自己忘失,要时常生起无上证悟之心。布施...
📍 修习瑜伽,有三种境界:在家位、出家位和远离闲居修瑜伽位。每种境界都有其特定的对治法。🏡 在家位:对于在家修行者,面对妻子、亲属和财富,容易产生贪爱和欲望。这种贪爱和欲望是修行的障碍,需要通过修不净想和无常想来对治。🏯 出家位:对于出家人,由于过去在家时的习气,可能会对修行产生干扰,导致无法生起...
《大藏治病药》是唐代高僧释灵澈所著,选取了一百种人们心理、思想方面的疾病表现,又融合佛、儒二道,提出了一百种对治的方法。体现心病心药医的思想,对当前的人们自我修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避之为吉。 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以小恶为无损而...
我们念佛人不必修这种观,那要如何断欲呢?最简洁有力的对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普门品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不但断淫,还可断瞋、断痴。三毒断了,就好象一颗炸弹,火药清除了就不会爆炸;心里没有三毒,绝对不会再造杀、盗、淫了。
对治,又称对治法,是一种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它起源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如《易经》、《道德经》等典籍中都有对治的阐述。对治主张通过调整和改善问题的对立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核心理念是“对症下药”。 二、对治的方法与实践 1.确定问题:对治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的性质和根源,这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
对治法就像药,不是随便抓一把就能吃,还得看对不对症。听到一个故事,有人的女朋友要和他分手,他舍不得,去找法师,法师眉毛一扬:一兜臭大粪,有啥舍不得的!——佛教里的不净观,要观三十六物,把人看成皮囊包裹的脓血、粪秽,所以法师这么说。 听起来,似乎是不净观。其实不是,而是粗恶语——在没有恶意的情...
小柴胡汤: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鸣、淋巴结节。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狀时,亦可服用。往來寒熱(发烧時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
令烦恼自生自息,是最究竟的对治法!桑杰年巴仁波切🙏🙏🙏警觉是很重要的,因为警觉就像是一个侦探似的,当烦恼情绪生起时,它就给你警告。我们需要警觉,不是吗,由于警觉性你才能够认出这些烦恼情绪。昨天我有说到,运用对治法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去认出,这点很重要。我们的问题在于无法去认出这些烦恼情绪,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