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偏向下层的学术组织,但对弟子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加入墨家,便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勤俭节约不能享受生活,总而言之,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过苦行僧的生活。 如果不是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做一名合格的墨家弟子确实有难度。 所以墨家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到了秦汉帝国的治世,便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
孟子认为自己的时代面临着第四次大灾祸,就杨墨而言,如果自己解决好这次灾祸,是有补于世的。于是孟子对墨子兼爱学说作了有力的攻击,由 "兼爱"推导出"无父",认为墨子主张是邪说,推行其思想会充塞仁义,导致率兽食人的局面出现。孟子首先对墨家的"兼爱"说进行分析,指出弊端,试图阻止人们接近墨学。在当时礼坏...
毛泽东出身农民,来自底层,“如果说他对大本大源和圣贤仁人的追求,是明显接受了颇有士大夫气的传统儒家英雄主义人格理想的影响,那么,当他进一步摸索立志、修身做圣贤的具体途径的时候,重劳动、讲勤苦、求实效的下层社会的观念、习俗,自自然然地成为他的人生...
这集天明对墨家的不满..矛盾从端木蓉拒医盖聂就开始积压了,在他的视角,本来就是你们墨家邀请他叔侄俩来机关城的,结果来了又没几个对他们有好脸色,他和自己的小兄弟用自己的方式打招呼就被当众架出来喊打喊杀,被雷神拳狠狠招呼了一顿,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诞生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转折阶段,旧的宗法制度——周礼即将终结,战国争雄拉开帷幕,硝烟弥漫,代表小手工业者的墨翟对此深感忧虑。他生活的时期稍晚于道家和儒家,对两家学说应很熟悉:道家对春秋末期的局面看在眼里,虑在心中,取“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的态度,庄子的两句话最能说明道家心态...
“爱无差等”和“无君无父”都是典出《孟子·滕文公》,前者是墨家言语,后者则是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以讥刺无伦常者。 给两者画上等号的是孟子,究竟谁对谁错? 爱无差等的典故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
《孟子》对墨家的"爱"的思想提出了批评。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交相利”,是要利益的爱。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孟子因此批评墨家的“兼爱“是“爱无差等“。兼爱:完全的、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兄慈、子弟孝、尊长友...
因为我之前的内容涉及了不少这种讲“道”之类的,所以很多人会误认为我是一个偏向于道家的人,当然我是某种程度上也挺喜欢道家的,但要从整体上来说的话,我个人给我个人的定义是内核更接近于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这么多思想流派里面,最为可惜的一家。
第一,这是个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教派——苦行,禁欲,甚至还要牺牲自己去救助别人,又得不到任何名利富贵的回报,这要信徒数量自然相对较少。第二,墨家弟子大部分都是农民或者小手工业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好处是执行力比较强,但是缺点却是在传承上比较苦难,理论也难以进步和发展。第三,墨家的首领叫做...
浅析荀子对墨家思想的批判 一、对墨子“兼爱”思想的批判: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慢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鈃也。”(《荀子·非十二子篇》)批判墨子学派之尚功利、兼爱等主张。荀子批评他们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权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