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不再用作酒具 而演变成赏玩的陈设品天寒地冻,花木凋零梅瓶之上的“岁寒三友”依然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毕磊文案丨毛玥尹海报丨喻偌洢技术丨丁韬燃审校丨朱冬梅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特别鸣谢丨南京博物院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责任编辑:贾宏伟
清 弘历 岁寒三友图轴 吴昌硕《岁寒三友图》 “岁寒三友”,古往今来通常指梅、松、竹。自宋代文人绘画兴起后,“岁寒三友”便一直倍受艺术大家所青睐。吴昌硕有不少绘画作品,均有对松竹梅的细致描绘,梅耐寒开花,松、竹则经冬不凋,吴昌硕笔下的《岁寒三友图》也是其缘物寄情,寓意...
大约就在此时,他在自己家的“后山”种下百株梅花,与松竹为伴,写下“岁寒三友”。“岁寒三友”的文化精神是风骨和气节。每一个历史的凌寒季节都会留下一批悼亡之士,这种文化以喻为特征,借物喻情,巧妙地托志于物,又咏物寄情,就有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便有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也...
一般认为“岁寒三友”的说法,来自苏东坡的《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中的两句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当时,因为“乌台诗案”的影响,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安置黄州(今黄冈),为补贴家用,他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
[ suì hán sān yǒu ] 三友:指松、竹、梅。松、竹在寒冬季节枝叶不凋,梅花则迎寒开放,所以称“岁寒三友”。它们被认为有骨气,值得仿效为友。 出处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例句 我伯父酷爱~,特辟了块园子来种这些植物。典故成语...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
《岁寒三友》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看到“岁寒三友”几个字,联想到三种植物:松、竹、梅。“岁寒三友”是成语,出自宋代林景熙的《王云梅舍记》,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深秋之后,百花凋谢,唯有松和竹常绿,梅花迎寒盛开,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汪曾祺先生的《岁寒三友》,...
1 岁寒三友对联:第一副对联:上联:松竹梅岁寒三友;下联:桃李杏春风一家。赏析: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梅、竹、松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松石丑而文,是三益友的意思。梅、竹、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岁寒三友...
有人说,起源苏轼在黄州的一段艰苦经历,这里荒寒,远离繁华,乐观的苏轼写到,他的生活“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徐行欣有得,芝朮在蓬莠。”有人解读为,他将松竹梅列为寂寞生活的良友。实际上,这里的三益友,是指的朋友的好品行,语出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