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寄生黄主治脾虚肝肾不足、血虚贫血、消化不良、痢疾、流行性腮腺炎、胃炎、胃肠溃疡等症。 【名词解释】 寄生黄,又名野葛、野黄,属植物拉斯马克科糙叶披碱菜属,原产于中国东北及长江以南一带,现已普遍栽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 野葛、野黄。 【生长分布】 寄生黄原产于中国东北及长江以南一...
寄生黄Jì Shēnɡ Huánɡ 别名 鹿仙草、见根生、地杨梅、土里开花、鹿心草、红菌、牛奶菌、鸡心七、文王一支笔、接木怀胎、观音莲、黄药子、借母怀胎、儿子不离母、葛菌 功效作用 理气健胃,清热利湿,解毒。治胃气痛,黄疸病,痔疮。 英文名 始载于 《贵州草药》 毒性 归经...
主治肺热咳嗽,脘腹疼痛,黄疸,痔疮肿痛,跌打损伤,咯血,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头昏,遗精。 【药理研究】镇痛、抗炎作用:寄生黄(筒鞘蛇菰)甲醇提取物灌胃提高小鼠热刺激的痛阈水平,对小鼠二甲苯致炎性耳郭水肿、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非实热者慎用。 【配伍药方】①治老人头昏:葛菌18克,天麻30克...
药材基源:寄生黄为蛇菰科植物筒鞘蛇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B.involucrata Hook.f.var.flava Hook. F.] 采收和储藏:寄生黄一般在秋季采收,除去泥土、杂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寄生黄,寄生草本,高5-15cm。根茎肥厚,近球形,不分枝或偶分校,百径2.5-5.5cm,黄褐色,很...
寄生黄为蛇菰科植物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的全草。秋季采收,除去泥土、杂质,晒干或鲜用。产于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中药名称寄生黄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鹿仙草、见根生、地杨梅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蛇菰科 分布区域产于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西藏 ...
首页 中药材 利水渗湿药 寄生黄 jishenghuang 寄生黄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归胃、肺、肝经。寄生黄的功效与作用理气健胃,清热利湿,解毒。主治主治胃气痛,黄疸病,痔疮。 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5~25g;或炖猪大肠吃。 药用部位为蛇菇科植物筒鞘蛇菇的全草。
寄生黄的特征 寄生黄,其根茎形态为扁圆柱状,略带弯曲,外表颜色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覆盖着颗粒状小疣瘤,同时伴有浅黄色或黄白色的皮孔。这种草药质地脆硬,容易折断,断面呈现出灰白色的特征。其花茎为灰红色,常见的鳞状苞片多已脱落,而花序则呈现扁球形,花被裂片多数已碎裂。嗅之,其气味轻微;尝之,则...
寄生黄的治疗作用 寄生黄,这一蛇菇科植物筒鞘蛇菇的全草,不仅以其独特的寄生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在药用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功效。**寄生黄能润肺止咳、行气健胃、清热利湿等,还能用于止血和补肾,对多种病症有良好疗效。**它主治润肺止咳、行气健胃、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以及补肾涩精等多方面病症。无论是肺热...
寄生於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分布雲南、貴州、四川、湖北、陝西南部等地。【採集】秋季採收。【性味】辛,平。【功用主治】理氣健胃,清熱利濕,解毒。治胃氣痛,黃疸病,痔瘡。【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炖豬大腸吃。中藥百科 按分類查藥 解表藥 清熱藥 瀉下藥 祛風濕藥 芳香化濕藥 利水滲濕藥 溫里...
寄生黄苦;涩;性寒。归肺;胃;肝经,寄生黄的功效与作用为润肺止咳;行气健胃;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补肾涩精。主肺热咳嗽;脘腹疼痛,黄疸;痔疮肿痛;跌打损伤;咯血;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头昏;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