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先生在为拙著《容庚青铜器学》所作序言中说:“容庚先生的青铜器研究,首重继承前贤的既有成果,他对宋代以来所有著录论作,一一进行了精当的分析评价”“至于当世公私藏家的青铜器,容庚先生更尽可能亲自寓目研究……业已流散境外的器物,他也尽力捜集材料……...
罗振玉、王国维、梁启超等前辈学者对容庚学术上予以了很多无私的提携,对容庚影响很大,他也将这种关怀与帮助给予他的学生。有学生找不到资料,容庚找到了当晚就骑自行车到学生宿舍送上门。在易新农、夏和顺合著的《容庚传》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容庚对最后一批学生,仍然坚持每周两次去学生宿舍与同学们谈心、谈学...
容庚遂在《草书诗卷》后题跋云:“此卷如名将临敌,骏马勒缰,得沈雄之气。锡永兄(即商承祚)藏雅宜山人卷,如瑶琴罢挥,寒漪细流,得淡逸之趣。吾两人志趣不同如两卷然,乃以互易,庶几高明柔克,沉潜刚克,各有会心也。”容庚先生的书画题跋文字,在当今的大学者之中堪称麟凤,可与邓以蛰先生媲美比肩。 容庚比...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著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教育家。擅书画篆刻,精于金石考古与书画鉴藏。先后任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代表著作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等。其中,《金文编》是继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之后在编纂体例和方法上...
容庚与郭沫若的交往,是一段学术传奇,带有浓郁的时代痕迹及个性色彩。1929年8月27日,郭沫若给容庚发出第一封信,自称“未知友”,此前他俩素昧平生。同年12月15日,容庚日记:“寄郭沫若 《书契前编》、《学报》、《古籀馀论》、《尚书骈枝》。”此后两人往来通信直到1935年,容庚共收到郭沫若来信56通。 《容庚北平...
汉字简化运动与容庚的实践 20世纪前期是汉字简化运动的高潮期。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所说的俗体字,实即简体字。1922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汉字省体委员会,通过了由钱玄同拟定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提出“应该根据现在通行于民众社会的简体字”减省汉字笔画,并...
容庚是作为一个古文字学者而著名于世的,然而,古文字学家的名气掩盖了其在书法上的成就。容庚生前曾经担任过书协重要职务,曾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广东书协主席等,可见其在广东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容庚书法,从小篆入手,学习小篆又以《说文》为宗,后接触金文、甲骨,遍临古文字名迹...
容庚(1894-1983),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考古学家和书法篆刻家,他编写的《金文编》,是每个考古学者必备的案头之书。而这位文学宗师的故居就位于莞城旨亭街8巷2、4、6号,连在一起共三进,是一座传统岭南风格“三间两廊”样式的晚清民居。就像“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样,容庚故居所在的旨亭街,是...
容庚对此十分痛心,从此更不遗余力的尽己所能保护国家文物。容庚像 46×31.4厘米 1935年 司徒乔 莞城美术馆藏 容璞回忆,那时父亲与家人商定,把每个月工资的一半交给母亲当家,剩下的则都用来收藏。“父亲身为一个大学教授,本来有着较高的薪金,但因为他要留一半的工资作收藏用,所以我们一直过着比较简朴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