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兄大将军何进以录尚书事辅佐朝政,欲诛专权跋扈的宦官,由于何太后与宦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反而被宦官所杀。后董卓废刘辩为弘农王,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迁太后于永安宫,将其鸩杀。②董太后:灵帝母亲,刘苌之妻,称孝仁皇后。③疾笃:病重。④属(zhǔ):托付。蹇硕:东汉时期的宦官,...
宦官指的是受皇帝任命的宫廷内侍,他们没有封地爵位,但却能通过接近皇帝而影响朝政。在某些时期,宦官专权是晚期封建王朝的一个显著特征。 宦官专权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掌握皇帝的信任:宦官通常在宫廷中服务皇帝,通过忠诚和效忠赢得皇帝的信任,成为其亲近的侍从。他们常常利用自己对皇帝的亲密关系,将...
这表明,宦官担任阁门使后,逐步夺取了中书通事舍人的权力。曾担任阁门使的宦官包括吴德应和田献铦等人。(2)与军事行动相关的职责 神策军中尉:在唐代中期,宦官掌管禁军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然而,宦官对禁军的完全控制制度,真正始于唐德宗时期。唐代皇帝直接统辖的侍卫禁军,通常被称为“北军”,主要由左右羽林...
有人说,唐朝的宦官专权起于高力士,其实不准确,高力士对唐玄宗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只是地位高,没有实权,对朝政的影响是间接的。第一个有实权的宦官是李辅国,他操盘了“马嵬驿之变”,帮唐肃宗登上了皇位。由于唐玄宗的存在,大唐事实上存在两个中心,这种情况下,作为唐肃宗心腹的李辅国扮演了恶犬的角色,...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
武帝时伴随着皇权的增强,宦官势力进一步发展,活跃于内朝,武帝设置中书谒者令,以宦官充任,出纳诏令及掌管内朝机要。中书令的设置,从制度上来说,开创了宦官典领中枢的先河。这是两汉宦官制度史中的一次极为重要的转折,为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式。汉元帝时,弘恭、石显以中书令之身份插手朝政,专断...
宦官在中晚唐时期之所以能够长期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同时通过充任神策左右军中尉而控制了京城的军权。但宦官专权毕竟只是专制皇权的伴生物,必须依附于皇权才能存在,当皇权真正衰落时,宦官的权势也随之烟消云散,晚唐宦官专权的结局正是如此。 (1)枢密使在唐朝是宦官的差遣之职。唐初设内侍省,...
从唐德宗李适到唐文宗李昂的六十年时间里,宦官专权达到高峰,皇帝犹如提线木偶任其摆布,皇权交接没有宦官的支持几乎不可能,宦官废立甚至弑杀皇帝易如反掌,欺凌宰相大臣更是家常便饭。三、宦官集团的衰弱 从840年至859年,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两任皇帝执政的近二十年是宦官相对消停的时间。一来是因为这两个...
宋真宗信任宦官,自然有着其情感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想以宦官制约外官(朝官、将领),他的目的是要建立某种程度上的均衡。如果宦官势力过大,同样会破坏这种平衡,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不然就会造成汉朝宦官专权局面的重演。所以他虽然重用宦官,却不让宦官的官阶太高。正因为这个原因,他虽对垂死的刘承珪颇有怜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