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使司,官署名。唐元和年(806-820年)平李师道后,命杨于陵为淄青宣抚使,按视图籍,分其地为三道,分别选派节使、观察等使。杨于陵此职为临时差遣,无官署,不辖军民。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uān wèi shǐ sī ] 元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
明朝宣慰使司是武职土官宣慰使的官署,宣慰使作为土官中最高级别的武职,负责统领所辖区域的军民政务。图片:明朝宣慰使司组织架构图宣慰使司中,除了主官从四品的宣慰使之外,还依次设有正五品的同知、从五品的副使以及正六品的佥事,他们共同组成了宣慰使司的领导班子。除此之外,整个衙门还设有负责处理往来文移等事务的...
六道为山东东西道、河东山西道、淮东道、荆湖北道、湖南道、四川南道;一处为乌撒乌蒙等处宣慰使司,治乌撒路,隶云南行省。宣慰使司每司设宣慰使三人,从二品;同知一人,从三品;副使一人,正四品;其下有经历、都事、照磨兼架阁管勾各一人。(2)元代另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于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人。明清沿其制,...
明代的贵州宣慰使司,由两家大土司构成,按明代的土司职衔,分别称为“贵州宣慰使”和“贵州宣慰同知”,是贵州省内辖地最广、实力最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土司。该土司承袭元代建置,元代时为“八番顺元路军民安抚司”,归四川行省统辖,宣慰使和宣慰同知在四川行省还分别担任过左丞和总管等要职,宣慰使系从三品,宣慰...
历史知识> 宣慰使司 简称宣慰司。官署名。元代始设于少数民族地区,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元史·百官志》:“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长官为宣慰使,下有同知、副使等。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司署,大多参...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为设于沿海及边疆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官职介绍 元代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之地,凡五道及九处。以宣政院为例,下辖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管理藏区: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朵甘思...
No 元朝为了施政的需要,又在卫藏设置一个宣慰司。 这样,到元朝中期时,整个青藏高原被划分为来自三个行政区域:一是“朵思麻”,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亦称朵思麻宣慰司),管辖今青海省大部、甘肃省南部及四川省阿坝一带;一是“朵甘思”,即吐蕃王朝时的“多康”,设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亦称朵甘思宣慰使司...
宣慰司管辖的是明朝的领土,所以长官宣慰使要经过皇帝册封。就如永乐年间,那罗塔派遣使者向中国朝贡,并“乞命以职”,朱棣于是赐冠服、印章,封他为缅甸宣慰使司。明廷对宣慰司亦有调解、保护的责任。二、明朝为什么要设立宣慰司?宣慰司有哪些作用?1.守备军事 明朝疆域广大,需要有一定的军事力量才能维持统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