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使含义解释 宣慰使 [ xuān wèi shǐ ] ⒈ 官名。 什么是宣慰使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唐 元和 十四年,平 淄青 节度留后 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 杨於陵 充淄青 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於陵传》。元 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明清 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
宣慰使的基本含义是指被派遣去安抚、慰问他人的使者。宣慰使通常以一种和善、温暖的方式来安抚他人的情绪,给予他们慰藉和安慰。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宣慰使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体被派遣去安抚他人情绪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外交使者、政府代表、志愿者等,通过言语或行动来安抚他人的情绪,给予他们慰藉和安...
宣慰使司都怎么读介绍如下: xuān wèi shǐ sī。 元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 古代职官名称大全: 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
是古代的时候新疆蒙古那边的行政长官。从元朝开始设立,差不多等于是现在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长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它是中央机构。宣慰司长官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宣政院印章宣政...
宣慰使是**官名 2楼2024-01-03 02:35 回复 灬唯落不变 元代设置,为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长官**^[1][2]^ 3楼2024-01-03 02:35 回复 灬唯落不变 明清两代继续沿用,作为当地的驻军首领,与行省的官员同为一品或从一品秩俸^[3] 4楼2024-01-03 02:35 回复 灬唯落不变 但明代起不再...
全称就叫做“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这个时候不用断句,是一个完整正式的称谓;3 到了明代,在常设行政体系之外和在羁绊之地,也设置宣慰使来进行临时行政管理,这个时候,宣慰使的行政机构也叫宣慰使司,如果有同时管理军事的,就加上都元帅府,没有的就称呼为宣慰使司,这个时候断句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历史知识> 宣慰使司 简称宣慰司。官署名。元代始设于少数民族地区,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元史·百官志》:“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长官为宣慰使,下有同知、副使等。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司署,大多参...
宣慰使司是明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古官署名,是一种民族自治机构。具体解释如下:设立目的:为治理边境少数民族而设立,目的是利用当地人更好地管理少数民族民众。机构设置:宣慰使司中设有宣慰使一人,副使一人,以及其他若干职位。宣慰使一职需由朝廷任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历史背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
宣慰使. 官名。元代始置,掌军民事务。在行省之下,分道管理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连络机关,或称“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多设于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官。明清沿置,为土官的最高职衔。
因此笔者认为,宣慰使与其他职名共同出现说明宣慰使本身所具有的某些职能由于特定的条件而被突出强调了,这说明了宣慰使临事而设的特点。 二、唐代不同时期不同宣慰使名称的使用规律 贞观九年,吐谷浑爆发内乱,“西平郡王慕容顺光为其下所弑”,唐太宗因此“遣兵部尚书侯君集率师安抚之”。此处侯君集的“安抚”实际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