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学人看来,潮、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几乎完全是一体的。故《汉族客福史》中对客家、福佬的赞扬,表面看是反驳黄节编写的广东乡土教科书将客家、福佬归入“非汉种”的说法,不如说是客家学人在心理上认可福佬族群和文化。如果仅为澄清客家族群的“汉种”身份,这批客家学人是用不着对福佬族群大书特书的。
而“粄”字跟客家的渊源,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老师罗鑫认为,这个字并不是客家独有的专利,只是承袭了《康熙字典》里的解释。例如,1993年初版的客家学经典著作《客家研究导论》的第四章“客家的语言”中,作者罗香林对“粄”的传统定义为:“粉饵谓之粄。《广韵》:粄,米屑饼也,字或作 䉽,或作 䬳,即此所本。
《客家学刊》是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勇。该书主要是对客家学学术的长期发展进行了研究。内容简介 《客家学刊(创刊号)》讲述了:如果说从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发表《客家研究导论》开始算起,客家学作为一专门学问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客家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客家研究的知识谱系—从“地方性知识”到“客家学” 摘要 19世纪,在土客矛盾与冲突频发、周边人群对客家人的总体印象日趋负面的背景下,以清代嘉应籍客家士子为核心的一大批知识精英纷纷著书立说,由此而开始了客家历史文化的“元典”建构和“知识考古”工作。进入20世纪,一方面由于冒犯性的“辱客”事件不时发生,另一...
怎样学写“客家话”? 个人认为可以从学习常见客家字词入手。因篇幅所限,希望以下简单罗列的常用客家字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一)代词 亻厓: 我 亻厓 兜人 : 我们 俉: 你 俉大家 : 你们 佢(渠): 他 佢大家 : 他们 自家: 自己 的个: ...
客家血统是混血,是中华民族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必然结果;客家精神来源于社会实践,宣扬客家血统优秀源于血缘是种族主义的翻版,应于批判;客家民系特征有一个形成的历史过程,客家界定应以地缘分,是汉民族的变异结果,而非由血缘关系决定的。要构建客家学理论的科学体系,必须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摈弃...
针对客家学的建设路径和发展对策,学者们见仁见智,发表了很多见解。笔者认为,客家学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重返现场”,引领客家研究再度出发。客家学的“重返现场”,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要重返客家学术命题的发生学现场。应重新检视客家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文献和问题意识,摸清家底,夯实客家学的学科基础。在全面...
客家传统的办学形式 客家传统的办学形式主要有公学、书院、私塾等。公学相当于今天的公办学校,即旧社会由县、府所办的学校,称为县学或府学;书院,为旧时学人举办的讲学场所,如赣州市的濂溪书院、阳明书院、爱莲书院,宁都的梅江书院、崇仁书院等。书院的教学活动,多为名贤讲学,授课内容为“四书”、“五经”、程朱...
客家话的发音特点主要包括声调、声母和韵母的变化。客家话有六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和阳入。其中,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阴入和阳入则是客家话特有的声调。客家话的声母也有一些特点,比如没有“知”、“吃”、“失”等音,但是有“zi”、“ci”、“si”等音。此外,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