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客家先民从中原扶老携幼,途径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到南方来定居时,途中的亭子给其莫大慰藉,知恩图报的他们当然不会忘记。客家人一旦定居,便在行善好义的乡贤带领下,群策群力,在交通要道和荒僻小路旁,堪舆嘉地,建起许多亭子。客家多聚居于产茶叶的山区,建亭...
石城县高田镇胜江村的牙梳山亭建在两坡之间低洼处,茶亭在桥下,亭顶供路人行走,起到亭和桥的作用 面对客家地区常可见到的茶亭、风雨亭,一位人文学者感慨道:“这些亭阁,是客家族群以人为本、关怀他人、广行善事的品格写照,展现了客家人真诚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牙梳山亭,坐落于石城县高田镇胜江村,巧妙地建在两坡之间的低洼地带。这座茶亭别具匠心,其亭顶设计得可供路人通行,不仅发挥了亭子的作用,更巧妙地与桥梁的功能相结合。新中式休闲风雨亭,在客家地区并不罕见。这些亭阁,不仅代表着客家人以人为本、关怀他人的理念,更体现了他们广行善事的崇高品格。每一座亭子...
因为客家人对茶亭的重视,修建的茶亭形态风格多样 茶亭,是在客家山区勤劳善良的客家人自发建起的公共小亭,供路人遮风避雨、乘凉歇息的地方,又叫风雨亭。古时每天都会有人在茶亭准备茶水;供路人免费饮用解渴。 历史上最早的亭,是作为士兵放哨的场所出现在东周时期,还有互通邮件和讯息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前进,亭的作用也...
客家风雨亭,即茶亭,又叫行善亭、路亭、凉亭、茶寮,是客家赣南山村里常见的一种古色古香、简朴实用的建筑。客家风雨亭,大多建于崎岖难行的山路和人烟稀少的乡道十字路口或三岔路口。古代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客家人出行大多肩挑步行,一路跋山涉水,坎坷之苦可以想象。于是,一些行善好义人士便慷慨解囊,在前不着村...
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隐藏着一座座古朴而雅致的客家茶亭。这些茶亭不仅是客家人生活中的小憩之地,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着岁月的流转和乡村的变迁。一、茶亭的历史与传说 客家茶亭历史悠久,据说在古时候,客家人为了方便劳作中的休息和饮水,便在田间地头、山间小道旁搭建起简易的茶亭。这些茶亭多为木质结构...
客家地区多茶亭,据有关史料记载,光是闽西武平县,就曾有茶亭600余座。作为客家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事象和人文景观,茶亭不仅体现了客家族群以人为本、关怀他人的精神品格,更突出了客家人广行善事的民俗风尚。“亭”是一种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型建筑物,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起初建在各诸侯国的边境线上,十里一...
客家的茶亭是山里人难舍的情结,每一座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记忆,茶亭装点了客家山乡,也常入远行的客家人的梦。 小时候,听妈妈讲外婆的挑担子故事。从梅县挑盐上江西,再从江西挑米到梅县。十多年来,我执着地沿着粤赣盐米古道行走,一路寻访外婆当年的脚印。在夕阳的余晖里,古道上荒草萋萋,...
客家人的精神寄托——茶亭 钟燕林 在传统农业社会,茶亭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商旅行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方便行旅歇脚纳凉、打坐饮茶,行善好义人士,慷慨解囊,在道路左或路中者建茶亭,亭子的瓮缸里盛满了清香的茶水或山泉水,无偿地供来往行人休憩畅饮。这种亭子,俗称凉亭或茶亭,又称风雨亭。茶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