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客体化究竟是什么。客体化简单说,是指个体将自己看作他人眼中的对象,而非独立的主体。这就意味着一个人过度依赖外部评价来定义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基于自己的内在标准和认知。当一个人一旦出现这种客体化的倾向,就会让人对他人的评价极度敏感,从而失去了自我,变得性格软弱,很难坚持自己的意见。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是“被凝视”所带来的——自我客体化。所谓被凝视后的”自我客体化“就是,当被持续地凝视时,我们就成为了他人的一个客体、一个工具;正如马丁.布伯所述,”我与你“的关系是把你当成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理解、共情、积极关注是彼此间的核心互动模式。反观“我与它”的关系,就是被...
客体化,就是我们把自己看作是别人眼中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 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容易紧张和焦虑。 例如,发朋友圈,在人多的地方说话,会很紧张,是心里有一种被注视,被凝视,被审判的感觉。 “被”这个词就是属于客体的词,感觉紧张是因为感到会被评判。 但是我说话是因为我想说,我单纯觉得景美,...
客体化免费编辑添加义项名 B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行为 词条信息 最近更新者:吠掷媒19 最近更新:2022-06-09 编辑次数:5 历史版本
有这种特质的人,我们统称为“易紧张体质”,而容易紧张的根本原因是自我客体化。 什么叫自我客体化?就是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不是从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想要什么出发,而是从别人会怎么看我的角度出发的状态。 比如在台上演讲,你想的不是我今天有没有把我要讲的东西讲明白,而是满脑子都在想: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很紧...
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通过实 践活动积淀、凝聚和物化在客体中。实际上,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在主体客体化 的同时,还发生着客体主体化的运动。b.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 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
比如你在地上挖了个坑,这个坑就是你这个主体的客体化。一、主体客体化主体客体化,也叫主体对象化,与客体主体化相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谓之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它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如人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制造出先进的生产工具。物质...
而客体化就是一个人抛弃了自己世界里的自体,将自己放置在了“客体”的位置上。 那么,可想而知他会有一个多么糟糕的人生体验,当你把自己的价值感放到了别人的手里,也就意味着你的好与坏,都只能来自于一个“不确定性推理”。 自然整个人也会活得不自在,做任何事情时也都会是束手束脚,更不敢做出一点出格的事...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自我客体化」,容貌焦虑正是它常见的一种表现。此外,它还可能影响亲密关系,导致厌食、抑郁,影响心理健康等。 自我客体化是什么? 是不是只要在意身材,就是自我客体化? 自我客体化和女性对自己的物化一样吗? 如何减少自我客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