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在文明建设的现实语境中具体理解这些文化概念,它们也在实践中得到转化,具有制度性内容,成为一种文明范畴。(漫画:陈义超)陈先达:文化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该超越解释学范畴,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转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
一体化帮助学生从身份归属的认知,到情感责任的深入,再到理想信念的坚定,逐步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精神,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要求,这是实践的过程,也是通过实践提升认知和情感的过程。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教...
“盆景”变“风景”,“叶子”变“票子”。浙江省通过率先实施“两山”理念实践转化改革,综合开展大花园建设,联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改革试点,成为美丽中国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这是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慧心谷”度假酒店(2020年10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实践故事】“这个...
教学实践转化 2024年10月29日,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路径,切实推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中关村第一小学承办“聚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转化的课例观摩与研讨”...
不少师范生面临着“知道了很多,却什么都不会”的困境。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弥补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裂痕?近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探索语文教学实践工作坊的课程模式,打通理论和实践转化的通道,未来卓越教师培养成效显著。4月11日下午,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举办越秀校区、白云校区和荔湾学校花地湾校区...
臧峰宇:我们在时代语境中探讨文化的实践转化,要秉持历史思维方式,也要思考文化认同问题。经过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观念的纽带,因为它彰显了民族精神,体现了炎黄子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文化取向和主流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生成了文化的再生机制,促进了民族...
臧峰宇:我们在时代语境中探讨文化的实践转化,要秉持历史思维方式,也要思考文化认同问题。经过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观念的纽带,因为它彰显了民族精神,体现了炎黄子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文化取向和主流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生成了文化的再生机制,促进了民族...
学校的新课程实践转化力,在我看来无非两点:一是提高站位,二是探索机制。 1 分科课程:提高站位 提高站位,不是说分科课程要提高站位,是我们都要提高,但我特别提到了分科课程。为什么呢?因为10%的课时是跨学科,是关键课程,还有90%的基础课程就是老师关起门来,我上我的数学,你上你的语文,这90%的学科基础课程,难...
新华社照片,湖州(浙江),2021年2月22日 浙江:“两山”理念实践转化 “盆景”变“风景” 浙江建德双泉村村民抱着刚采摘的荷花准备送往村里的集中采购点(2019年7月25日摄)。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新华社照片,湖州(浙江),2021年2月22日 浙江:“两山”理念实践...
臧峰宇:我们在时代语境中探讨文化的实践转化,要秉持历史思维方式,也要思考文化认同问题。经过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观念的纽带,因为它彰显了民族精神,体现了炎黄子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文化取向和主流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生成了文化的再生机制,促进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