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宝应县的来历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东阳县。治所设东阳城位于云山南麓即今盱眙县东阳镇北。隋开皇初始定名为安宜县,境域始相对稳定。县境东临射阳湖,湖由安宜、山阳、盐城县分治,西达云山(山与盱眙县分治),北至黄浦及白马湖北,与山阳县交界,南至津湖,与高邮县为界。治所设平安故城,时易名安宜城。
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市,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设施配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宝应土地肥沃,湖荡密布,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
1、大运河宝应段 运河临城段南至宝应船闸,北至大兴洞,全长5.58公里,此河段原系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修筑的邗沟西道。隋大业年间,拓浚邗沟,基本形成今运河走向。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邑人柏从桂倡筑西河堤。成化十四年(1478),始建东河堤。建国后,运河几经整修。...
明太祖朱元璋(字洪武)自登基(公元1368年——公元1399年)31年期间,把江南大批的人赶往江北,历史上称这一段时间为“洪武赶散”时期。老祖先梁氏四兄弟就在洪武赶散时期从苏州阊门出来,途径宝应大运河堤上见一婴儿啼哭。老大跃下马将婴儿抱起来,见四处无人寻找,再看是个男婴(安丰姓梁的称所谓马下梁),便带着他上马...
1.刁夷刁氏来历 据《苏州市志》记载:“洪武初年为加强国家统治,开发落后边远地区,实行戍边屯田制度,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洪武五年(1372年)迁苏州阊门一带富户百姓,至苏北沿海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武赶散”。通过对宝应地区刁氏家谱研究以及家谱序言真实记载,刁氏先人刁一世...
宝应子婴河地名的来历-直流高压发生器生产商供稿 子婴河镇与夏集镇历史上曾属高邮县。1960年,宝应湖西分出金湖县,南边便划进了子婴、夏集、子婴河成了高、宝两县市的界河。 子婴河镇因子婴河而得名。子婴河古称子婴沟。清代侨居宝应助建八宝亭的高邮贡生孙应科在其《里下河水利编》中说:“运河三百余里,...
氾水历史 从苏中宝应县城沿大运河南下约20公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氾水镇。氾水镇肇源于汉末,始建于唐,后又重建于明初。明清运河繁忙的漕运必经氾水,其交通十分便利,商贾云集,经济发达,集镇规模不断增大,深厚的历史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
[主楼]我的家乡宝应刁夷村来历[精华] 从前的刁夷村是一片芦苇荡,只有几户人家而且在船上,隶属于宝应县西射阳湖荡区天平镇,在荡中心有一条自古就自然形成的河流,所以叫它为古溪河。也有人叫它为斜路河的。(斜方向的)。这条河向南的出口转向东可以一直通到宝应天平镇故也可以说是天平河的延续。(古溪河的古迹...
跨海电话是94年春天打的。同年4月上旬,松纯见到明波,表示宽裕跟他说过,明年农历2月28,他派人送玉佛到宝应。 等人家送上门就妄自尊大了,应该登门礼请。咱宝应人不会被好消息冲昏头脑的。到来年农历2月20,明老又到邮电局打电话给宽老,告知将要去请玉佛。不料,宽老却道:“他(松纯)说四月份的呗?”明老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