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宛梆主弦为秦腔早期大弦,发音高亢,宛如鸟啼,与枣木梆子搭配,风格独特。宛梆唱腔音乐属板腔体,辅以月琴、三弦、坠胡,以枣本梆击节,并配之以大锣、单皮鼓等打击乐器,给人以粗犷豪迈、激越、奔放的...
宛梆起源有“同州梆子”说、“蒲州梆子”说、“豫剧”说、“弦索”说等。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同州梆子”说。《中国戏曲志·内乡卷》记载:“宛梆是明末陕西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1951年,定名为宛梆。宛梆好听稀有,这是它能生存发展的前提。内乡人明晃...
宛梆的传承保护除了人才,更需要剧目。“我们在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又创作了《医圣张仲景》《内乡知县高以永》等新编历史剧目,并先后对宛梆经典唱段进行录制,对10多位宛梆老艺人进行个人专访录制。这些举措,为宛梆的传承留下了宝贵资料,更是为宛梆艺术原汁原味进行传承表演留下了‘根’。”武新建说。(张...
戏曲·宛梆|发音高亢 宛如鸟啼的稀有地方剧种 宛梆,早期被称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分布于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和南阳周边地区,有因南阳古时称为“宛”,于1956年被南阳行署命名为“宛梆”,是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宛梆的历史 起源 对于宛梆的起源,有...
宛梆主弦为秦腔早期大弦,唱腔为板腔体,配上月琴、三弦、坠胡、大锣、单皮鼓,舞台效果粗犷豪迈、激越奔放。这种唱风,备受南阳地区群众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宛梆的传播与传承逐渐陷入困境。上世纪90年代,全国只剩下内乡县宛梆剧团这一家专业剧团还在苦苦支撑,因为“待遇低”“看不到前途”,很多演员都...
有一种坚守,叫“宛梆”;有一种精神,叫“武新建”作者:刘亚兵 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我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几近消失的边缘。走近内乡,便感觉她普通之中的神奇,千年古城有着不同于别处的深厚底蕴,每段历史都有...
宛梆是一个河南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它生长并流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早期人们称它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因南阳古称为"宛",故1956年南阳行署正式将其命名为"宛梆"。2006年5月20日,宛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项目编号: Ⅳ-24 申报地区: 河南省南阳...
在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马德功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深入九龙镇犁陂村,在犁陂村文化中心,与现任犁陂村宛梆剧团负责人,即犁陂村宛梆的第五代传承人王振刚、李改娥等,以及犁陂村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和“犁陂宛梆剧团”的老艺人们一起对“老梆子(宛梆)”的渊源、发展、现状,进行了漫谈、回忆、梳理。
宛梆,唱腔独特,音域要求较高,难学难唱,又无乐谱,全靠师授,加之社会接受度较低,自古传承尤其艰辛。一代一代老艺人无不是硬着头皮子、把这个古老的剧种传之今日。 1 左起 王大英、唐金焕、谢丹枫、牛长鑫 李建海、范应龙、党桂军、张海云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宛梆人已经成为如今宛梆的优秀传承人、不可多得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