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贾逵发现月行迟疾,导致“定朔法”的创立;北齐的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导致“定气法”的诞生。 1. 唐朝以前的历法都采用“平朔法”。 “平朔法”,指的是在我国古代阴阳合历(农历)中,确定每月第一天(初一或朔日)的计算方法。取一个朔望月长度的平均数29叠加计算,就可得出每个月的长度。尽可能...
历史上发现的“月行迟疾”现象,即月亮运动不均匀性,出现历法上的“定朔法”,但是当初关于“平朔法”和“定朔法”问题也争论了很久。 隋唐的那一次历法改革中,虽然只是从“平朔平气法”变为“定朔平气法”。之所以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是因为会导致几个月连续出现大月或者小月,直到后来李淳风提出了“进朔法”才使得...
【词语】定朔 【拼音】dìng shuò 【解释】我国古代历法家以日﹑月黄经度相等的时刻定为朔。以这天为朔日,称定朔。定朔较平朔更为精确。南朝宋何承天首倡,唐初始采用。反义词之1:平朔 [píng shuò]词语释义:又称“恒朔”。 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
其中,朔一大一小,称为平朔;两大两小,称为经朔;三大三小,即为定朔,这是古人常用的法则。清代的钱大昕在其著作《十驾斋养新录·置闰》中进一步阐述,古代采用平朔法,通常三十二个月置一闰,但有时也会间隔三十三个月。唐宋以后,开始采用定朔法,有时间隔甚至达到三十四个月。定朔法之所以更为...
由于日、月运动都不均匀,所以每连续两次朔之间的时间也是不相等的。不过,经过长期观测统计,可以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称为一个朔望月。根据朔望月推算出来的朔,叫平朔;对平朔进行日、月运动不均匀性的改正,得到真实的朔,称为定朔。
平朔则是按照平均月份来计算的,即每三十二个月设置一次闰月,这种方式较为简便,但精确度较低。而定朔则是基于长期观测和精确计算得出的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朔日的变化规律。在古代,历法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祭祀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因此,定朔的采用使得古代历法更加科学和实用。
中国古代历法中,朔日为每月初一。“平朔”之朔,是在假设日、月均作匀速运动的前提下,以朔望月的平均值计算得出,不能反映日月真实的运行轨迹。“定朔”之朔,是在认识到天体运动的不均匀性之后,通过计算日、月的真实运动位置而得出的。 用定朔法,日食必在朔日,月食必在望日。相较之,平朔法有着较大的误差,日月食...
在古代中国,历法家依据日月黄经度相等的时刻来确定朔日,这种计算方法被称为定朔。定朔相比平朔更加精准,其理论基础是当太阳黄经与月球黄经相同时,即为日月合朔的时刻,这一天即为朔日,亦即每月的第一天(初一)。南朝宋时期的何承天首先提出了定朔的概念,但直到唐代才正式采用。这种历法计算方法不仅...
以这个平均化的朔望月长度所求得的合朔时刻就叫作“平朔”。当把月亮和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考虑进去,从它们的实际运动出发所求得的合朔时刻就叫作“定朔”。或者说,对平朔作月亮和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改正之后,所求得的合朔时刻就是定朔。我国古代制历方面的成就,虽然不能在此作全面的详尽的介绍,...